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发展品质为把江岸建设成为支点武汉核心区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市江岸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24日)蔡杰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武汉市江岸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一、五年来的工作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统筹推进现代服务业强区、和谐城区和生态文明城区建设,全面实现了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过去五年,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我们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区域竞争的压力,坚持在调整中抢抓机遇,在转型中促进发展,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地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20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分别是2006年末的13.2倍、2.6倍、3.1倍、2.4倍、2.4倍、2.0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25%以上,占全区GDP比重达到7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6%。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先进制造业水平进一步提高,金凰珠宝、金运激光等企业成功在境内外上市。项目兴区取得新的突破。实施百万方高端商务楼宇工程,企业中心五号、江花大厦、市建筑设计院、船舶大厦等一批项目建成,新增面积34.86万平方米。实施百万方高端卖场工程,时代广场、武汉天地、东部购物公园等一批时尚商业地标相继开街,累计新增高端卖场63.95万平方米。实施百万方二代工业厂房工程,推动江岸经济开发区、堤角都市产业园等园区升级换代,累计改造和建设二代工业厂房61万平方米。过去五年,是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我们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突出城市空间的合理高效利用,完善城区功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功能区布局进一步合理。汉口沿江商务区成为两江四岸格局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武汉天地商务群、吉庆街、青岛路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沿江楼宇资源利用有序启动。港澳台板块、竹叶山特色商贸中心等配套功能中心初步成型,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空间功能布局的契合度不断提升。扎实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城区面貌不断改观。2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二环线、三环线、轨道交通、长江隧道、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武汉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建成。新建、扩建、改造完成29条微循环道路。黄浦路以下特别是后湖地区骨架路网初步形成。建成各类排水箱涵176公里,明渠7公里。城市管理进一步精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部门、街道联动,社区、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一批关系民生的突出城市管理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创新查控违工作机制,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61.68万余平方米,为省市重点工程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楼宇亮化工程持续推进。城市排水疏捞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并向社区延伸,得到居民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是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五年我们突出两型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力推进了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两型社会试验有效突破。以两型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点亮黑楼道等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沿江两型社会集中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广泛应用风光照明、雨水收集利用、餐饮油烟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技术,培育出一批节能产品明星企业。制定节能减排规划,淘汰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2.42%,各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城区绿化特色明显,街头游园、小森林和街区绿地逐年递3增,绿化覆盖率达到38.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2.18平方米。和谐社区建设特色鲜明。提供便民化服务,统一建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一门式服务站,提高规范化水平,老旧社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弘扬“出入相邻、守望相助”的志愿精神,涌现出以百步亭志愿者服务队等为代表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社会稳定得到有效保持。坚持预防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