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语文复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反思回顾上周五的写作指导课,感触颇多,获益也不少。下面,结合教案设计及教学实录,谈谈其中的思考与总结。首先,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抒写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只有抒写自己的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内心情感的文章,才是鲜活的,富有灵气的。根据这一精神,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作文中说自己想说的话;2、作文中说话要真实、实在。这两个目标既暗含了与写作有关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内容,也对某种写作理论作了通俗表述。应该说,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其次,反思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讲解——启发——实践四大环节,其中,启发环节是教学重点环节。先说导入部分。本课,我把导语设计为“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跟写作有关。很多同学一提到写作,就像‘孙悟空听见紧箍扣——头痛’。其实,写文章是一项很自然的活动,无需造作,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就是文章。所以,我们这节课的中心话题就定为‘写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导语设计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并且具有一定的鼓励性。鼓励学生,“写文章其实很自然,很容易”,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所放松。接下来是针对中心话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一个必要的、简洁的讲解:“我们每个人对生活都有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关心的东西写下来,写出自己心中感受最深的东西,用那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去使别人的心灵也颤动,用自己最深的情感去唤起别人的情感,这样,你笔下的文字就会摇曳多姿、情真意切,就能感动读者,从而获得写作的成功。”这个讲解是对导语的延伸,也是对中心话题的简洁阐释,更是为下文的教学重点——启发环节作铺垫。“启发”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把它分为“起步准备——范文欣赏——病文修改——写作体验”四步进行。先说“起步准备”。“起步准备”紧承前面中心话题讲解,以《我心中的》这个半命题作文为例,列举了十种不同情感的表达,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到,各位小作者因为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了各人心中的不同情感,所以才有如此异彩纷呈的作文,为下文的范文欣赏做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接下来“范文欣赏”就是水到渠成了。我挑选了一篇以“幸福”为话题的成功作文。在出示范文之前,我特意说明这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作者是一名贫穷的农村中学生,并提出思考方向:这样的中学生,他对“幸福”的最深切感受会是什么?这个提示既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中心,又暗含“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这一写作理论,为下一步的理论指导做准备。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然后,我出示范文,问:“这篇文章是否打动了你?如果有,请把它记下来,说说看,与其他同学分享。”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是让学生紧扣范文的真情实感,从真情实感的角度出发来欣赏。比如说,小作者因家贫凑不到报考费而彻夜未眠的痛苦心情;小作者因体谅父母而冒出辍学念头的无奈与痛苦;小作者在深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支持后发誓必争重点高中录取通知单的志气与信心;以及本文的主题所在:拥有亲情就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就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促使小作者彻底打消辍学念头,立志考取重点高中,等等。但遗憾的是,回答的同学寥寥无几,其间虽然有一位同学感动得几近泪下,但也许是我也有点紧张吧,出现这种突发性现象,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怕说错话,更加勾起该名学生伤感,所以只好草草收场。这几天,我一直在不断地反思这个环节,是不是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是不是我设计的问题针对性和启发性仍不够,或者是不是我的临场反应能力作怪?我急待老师们给予指点。由于“范文欣赏”进展不顺利,直接影响了下面的理论指导。理论指导是一节写作指导教学课的必具因素,是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是紧承“范文欣赏”而不可缺少的内容,那就是“第一,思想上要消除某种顾虑,做一个真实的人;第二,选材上要选自己熟悉的生活,选自己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人和事去写;第三,在立意上,写自己的认知水平所及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