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2.使学生会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原电池化学发展史德育目标:通过介绍原电池原理,说明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除了本身具有的聪明才智外刻苦勤奋的工作,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更为重要,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的人格美、情操美鼓励和激发学生从现在开始更加发奋地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由意大利著名生物学家伽伐尼青蛙实验引入课题:原电池1780年意大利著名生物学家伽伐尼。解剖青蛙时,已死去的青蛙竟然发生了抽搐。伽伐尼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用一枝铜钩插入死青蛙的脊髓中,再挂在铁栏杆上,当青蛙腿碰到铁栏杆时,就发生颤抖。实验2:将青蛙放到铜制的解剖盘里,当解剖刀接触蛙腿时,蛙腿发生抽搐,他根据实验得出:青蛙自身肌肉和神经里的“生物电”是导致抽搐的原因。1791年,伽伐尼发表了《论肌肉中的生物电》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善于质疑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只有青蛙腿和铜器或铁器接触时才发生抽搐?实验如下:实验1:将青蛙腿放在铜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蛙腿抽搐实验2:将青蛙腿放在木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蛙腿不动伏打用实验推翻了伽伐尼的结论,认为要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接触蛙腿,蛙腿才会抽搐。由此,伏打加以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即原电池二、基本概念及原理实验一锌片铜片插入稀硫酸观察现象动画演示现象: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泡放出,铜片无明显现象.原因:因为锌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而铜是不活泼金属,所以,锌能溶于稀硫酸而铜不能.实验二锌片铜片之间连接电流表插入稀硫酸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如何发生变化?观看动画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1.定义:这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电极: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如碳棒).用心爱心专心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正极.(2).电解质溶液两电极材料均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形成闭合回路再观看FLASH填表电极负极正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反应类型得失电子的微粒电子流动方向讨论回答:(1).H+所得电子是哪种金属丢失的?(2).锌失去的电子是通过溶液流到铜片上的吗?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判断?负极(–):是活泼金属,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电子流正极(+):是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进电子,本身不反应,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4.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就是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电池的两极发生,从而使电子从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流向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实现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三.知识巩固及应用1.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用心爱心专心2.把a、b、c三种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若a、b相连时,a为负极;b、c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上有气泡冒出。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A.a>b>c;B.a>c>bC.c>a>b;D.b>a>c3.设计一个反应原理为:Zn+Cu2+=Zn2++Cu或Zn+2H+=Zn2++H2的原电池。观看FLASH动画4..联系实际a.格林太太,漂亮、开朗、乐观,身体健康,脸上有着“永恒的微笑”。只是她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才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做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她的病因是什么呢?b.有一位非常喜欢赶时髦的富商决定建造一艘海上游艇,为了使游艇奢侈豪华,他不惜重金让造船师用昂贵漂亮对海水有很强抗腐蚀能力的镍铜合金将船底包起来,由于这种合金的金属强度不够大,造船师又不得不用特种钢来制造游艇的许多零件。在一片赞美声中,游艇缓缓驶进了大海,畅游于碧波海涛中,可是未过几周,这艘游艇底部就变得千疮百孔,过早结束了它的使命。你知道为什么吗?四、小结1.原电池概念。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