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新人教化学必修2:4.1.1金属的开发与利用教案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学生学习需要:作为21世纪的公民,为了适应现代化生活、为了适应科技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素养;必须具有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责任感;具有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可回僻的社会问题;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同人类的生活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她为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具有支撑作用;海水、金属矿物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是一节体现满足上述需要的极好素材;本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因此,教学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2、解析:学生的能力起点:本届学生系普通高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兴趣和目标,动手动脑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归纳和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化学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更难堪的是思想惰性普遍。二、目标及其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冶炼的定义、原理和一般方法。(2)了解金属回收的重要意义,树立资源保护意识。2、解析:(1)通过提出源于生活、生产中的简单问题及历史事实,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的问题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通过观看音像资料、阅读课本内容等手段,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回答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对化学必修1及化学必修2的大部分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钠、铝、铁、铜等金属以及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对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也有些琐碎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相当低。这些都为本节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存在不可预测的障碍。2、学习资源分析: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2(必修)》配置的教学参考中情景素材的一段相关音像资料;课本、教参及网上的优秀课件可综合制作本课时课件。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1)为了揭示化学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价值,拉近化学和学生的距离,教学中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素材,尽可能地提供感性材料,便于学生感受。关于金属冶炼以及海水蒸馏这部分知识可以采用多媒体提供材料:选用人教社教参配置的“情景素材”;联系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及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学生通过观看音像资料、阅读课本内容、观察实验过程、分析现象、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总结归纳的方法学习。(2)学习结束,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本节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学生自我总结归纳所学知识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热情,激活思维,任务定向演示:PPT课件呈现问题1---2;逐一思考回答;问题冲突:金属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生产加工金属制品需要的是金属单质;怎么办?PPT课件呈现问题3—5提出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什么?”(二)进行新课教学1、[思考与归纳]分析思考PPT课件呈现的问题3--5;思考回答、归纳总结板书小结、PPT课件呈现、实现知识点一的学习;2、[提出问题5]金属冶炼的方法是怎样的?怎样依据不同的金属,选择不同的冶炼方法?、[学习方法指导]PPT课件呈现: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段音像资料,再阅读课本内容,了解金属冶炼的过程与方法(看完音像资料后,)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88页内容,找出金属冶炼有多少种方法,分别是什么?适用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哪些金属?(4分钟后回答)4、[思考与归纳]思考回答、归纳总结;板书小结(黑板上)、PPT课件呈现、实现知识点二的学习;5、[实验体验]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体验铝热反应冶炼铁的原理首先看课本88页实验步骤与装置,之后再观察并记录现象引导记录(在课本上)、分析现象,得出结论6、回收金属的意义:(1)节约矿物资源;(2)节约能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