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说明与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说明:《小壁虎借尾巴》是北京版21世纪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课时安排: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本节课是第2课时。【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能够按照课文的叙述方法编一编小壁虎还会向那些小动物借尾巴,是怎样借的。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教学对象分析】孩子认识小壁虎这种小动物,对于学习课文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对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孩子了解壁虎尾巴的特点,有铺垫的作用。【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1貌教育。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教学准备】1.字、词、句的演示文稿。2.课文内容及拓展部分的flash课件。【课件设计说明】1.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故事在了解三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及指导有感情朗读时,起到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生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的难度。2.生字、生词、句子的对比朗读演示文稿,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其他动物的图片,对文本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了解课文的叙述方法,使用这种叙述方法进行语言表达。4.动物尾巴的作用的网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1.出示小壁虎的剪图: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1.回答老师的问题。1.激趣导入。2.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2.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都向谁借尾巴了,借到尾巴没有?看flash,看《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2.让学生有一个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3.字词教学(1)布置按要求自学字、词。(2)检查字词。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字、词。(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生字和认读字圈在课文当中。(2)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检查指认字词。(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3.字、词、句的演示文稿。3.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4.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内容的演示文稿。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放课件: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小壁虎都向哪些小动物借尾巴了,把它们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2.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段内容,介绍给大家听。3.学习第一部分以扶为主,学习第二部分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三部分,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顺序放课件: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内容。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