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材分析本节为历史必修二的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在学科结构中的地位可称之为为承上启下。本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之下,夹缝中求生存、在争斗中求发展的史实,准确认识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的历史地位。通过本节的教学,将使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革命要求,因而,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此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必然性,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二、课标要求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学情分析在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中,学生对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有关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本阶级的局限性,因而使得斗争的半途而废的结果也有所认识,这是本节内容教学的有利的方面。但是,相对而言,经济问题比较枯燥,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再加上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作精心处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能力目标:第一、阅读教材,对于教材中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归纳,从中得出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分析评判历史结论的能力。第二、“民族资本主义作为崭新的进步的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但是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第一、在阅读和归纳中,对于教材与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概进行括,从中学会对于知识整理的工作;并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思考、主动探究,以求得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一定的层次。第二、教师新设情境,并指导学生阅读、概括教材和新增材料。第三、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的根源何在。第二、在学习中努力感受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加深对我们这个伟大而历经艰难的祖国的热爱之情,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1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六、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述法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七、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把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简图画出来了,(提前在黑板上画上折线图),它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这就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一产生就受到什么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很好,那么他们都采取了什么方式来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39到40页,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第一组来分析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方式,第二组来分析本国反动势力的压迫方式。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同学们不仅要给老师答案,还要摆依据哈,可以结合课本上和老师以前讲过的史实。我们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你为什么得出了这个结论?)在夹缝中求生存(板书)同学阅读课本完成这幅示意图。首先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