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就业对策研究房山是京郊农业大区,全区总面积20XX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总人口87万,其中农业人口47.8万。农村劳动力25万,其中女性劳动力12、25万,占49%。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妇女就业愿望和就业需求,以及需要政府提供的就业帮助等信息,我们深入到部分乡镇、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座谈和随机调查,掌握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分析解决的问题。一、目前农村妇女就业现状通过调查发现,18-55岁的女性劳动力中有65%左右的人从事一产,其中大部分人以耕种责任田和承包田为主,少部分人从事养殖、种植等;有20%左右的人从事二、三产业,其中大部分人在附近一些企业、公司当工人,少部分人在机关、其企事业单位、公司做管理、技术、财务人员;有15%左右的人在家做全职太太,其中一部分是通过改革开放先富裕起来的妇女,一部分是没有承包田和责任田的妇女,还有一部分是老人有病需要人照顾,孩子小需要人带等。农村妇女就业还呈现年龄小的就业率高,年龄偏大的就业率低的特点,而且年龄偏大一些的妇女从事一产的多,年龄偏小的妇女从事二三产业的多。以上数字是随机调查推算结果,并非准确数字。二、农村妇女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一是男女不平等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受中国几千年男女不平等和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把从事家务劳动,支持丈夫外出闯荡作为自己的天职,这个思想认识不仅在农村,也不仅在农村妇女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即便在城镇,在男性头脑中也同样如此,这是影响农村妇女就业的根本性原因。二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发展形式。八十年代初,农村改革实行土地承包后,平原和丘陵乡镇家家有责任田或承包田需要耕种和管理,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大部分农户只种玉米、小麦两种农作物,一年下来也只忙乎三夏、三秋二十几天的时间。这项承包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同样形成了男人外出打工第1页共4页天经地义,农村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作好家务的同时兼管责任田和承包田的耕种的家庭分工方式,这也是阻碍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四自”意识淡薄。有些农村妇女存在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缺乏自主创业精神;有些妇女存在嫁鸡随鸡的想法,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托付或依靠在丈夫身上,即使家庭困难也不愿出头露面;有些妇女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还依赖于村里能够发展集体企业,实现自己不出村就上班的梦想;有些妇女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从事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的工作。从座谈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没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很难使农村妇女战胜自我,这也从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农村妇女实现自主创业和就业。四是文化素质偏低,就业技能单一。据统计,农村女性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约占13.5%,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专文化程度的约占20.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1%。文化素质偏低,占有发展资源又少,直接影响了农村妇女向二、三产业转移,向高科技企业求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许多农村妇女基本只具有农业生产技能,不具备二、三产业方面的就业技能,这也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她们向其他领域的发展。五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受局限。全区462个行政村,每个村和每个村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农村妇女的就业状况也不一样,山区乡镇以煤矿产业为主的,妇女就业率就低,受地域限制,外出就业的也少;平原乡镇发展速度快的,妇女就业率相应较高,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出就业的明显多于山区;平原乡镇发展缓慢的,妇女就业率较低,但受地域和生活困难的影响,外出就业的相对增多。六是从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时间短、报酬低。在农村妇女所从事的行业中可以看出,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体力劳动的多,从事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脑力劳动的少;农村妇女就业时间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少,劳动报酬低于男性。第2页共4页三、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增收的建议及对策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增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当前,我区经济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兴区战略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