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上、下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第一页,共四十三页。复习:正常人步态•步长:•足跟间的距离平均步长为60~75厘米•步频:•即每分钟能走的步数。正常人步频为70~120次/分。•步行中腿的支撑期(或称站立相):•从一侧腿的足跟着地到该足足尖离地所用时间。正常人左、右腿的支撑期时间相同。•步行中腿的摆动期(或称迈步期):•从一侧腿抬腿,足尖离地向前迈步到足跟落地所用时间。正常人左、右腿的摆动期时间相同。第二页,共四十三页。复习:正常人步态•步宽:•步行中的步宽是指步行后,地面所留足迹,左足跟中点连线与右足跟•中点连线之间的距离,正常人步宽约5~10厘米。步行中步宽越小,•步态越好。•步行中足的外旋角度(称为步向角):•是指步行中,双足向外撇的角度。正常人步行时,双足外旋角度大•的,俗称八字脚。正常人足的外旋角不论大或小,左足、右足的外旋•角必然是对称的。第三页,共四十三页。复习:正常人步态•步行速度:是单位时间所走的距离,通常是测量截肢者在平地上走10米路程所用时间。正常人的步行速度为70~90厘米/秒。•步行中骨盆(即两侧臀部)有轻度的左右移,躯干部分(即上半身)没有明显的左右倾斜。第四页,共四十三页。第七节下肢假肢使用训练一、小腿假肢使用训练(一)小腿截肢者穿脱假肢训练1、穿假肢训练:残肢—尼龙袜—两层棉线袜—内接受腔—尼龙袜—外接受腔。2、脱假肢训练第五页,共四十三页。3、如何判定残肢穿入接受腔的位置是否正确:一般以截肢者穿假肢站立位,感觉残肢在接受腔内能均匀承重,不感觉疼痛,同时自己感觉假肢长度也合适,则标志穿戴位置合适。如果穿后感觉残肢末顶着痛,假肢短了,则有可能是残肢插入接受腔过多,需要多穿1~2层残肢袜。如果穿上假肢感觉髌韧带部位(髌骨即膝盖骨,其下一横指宽的区域为髌韧带部位)不能承重,承重多位于其下方骨突起,则有可能残肢没能插到位,可以试着减少一层残肢套,再穿上假肢感觉感觉是否合适。第六页,共四十三页。(二)小腿假肢使用训练(单侧)•1、站立平衡训练:•开始可以扶着双杠扶手、拐杖,手杖练习正确站立姿势,要求身体站•直,两脚间保持10厘米距离,体重能较均匀地放在假肢和健肢上,双•眼向前平视对面的镜子,练习站稳,逐渐练习双手不扶任何物体站•立,然后让截肢者练习在身体前倾、后仰、侧屈、旋转运动中仍能站•稳、不会摔倒。第七页,共四十三页。(二)小腿假肢使用训练(单侧)•2、身体重心转移训练:•双足位置不变,截肢者将全身的大部分重量反复地移到假•肢上(把骨盆移向假肢侧面,不允许把上半身向假肢侧倾•斜),同时应保持身体平衡。第八页,共四十三页。(二)小腿假肢使用训练(单侧)3、假肢侧单肢独立站立应能维持3~5秒钟。。4、平行杠内步行训练:健肢向前迈一步、重心移至健肢,假肢腿膝关节屈曲—向前摆动—足跟着地。注意双腿的步长要相近,步宽要尽量小些。第九页,共四十三页。5、平行杠外步行训练•不扶拐的室内步行训练:如果在杠内双手不扶杠已可以走•路,则可杠外训练。•截肢者可以面对大镜子,双眼平视沿着地上一条直的标志•线训练步行。应注意训练上身没有向假肢侧大的摇摆,双•下肢的步长要相近,步宽尽量小,一般不应该超过5厘•米,双下肢的支撑时间要相近,双足的外旋角度相近(如•果不相近,应请假肢技师及时调整)。第十页,共四十三页。6、上、下楼梯和室外坡路,不平路面的训练:目的是为了截肢者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步行环境,一般小腿截肢者是能适应的。有的年轻人穿着小腿假肢还可以跑步、跳远、跳高,与正常人相比没有很大区别。第十一页,共四十三页。第十二页,共四十三页。第十三页,共四十三页。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二、单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一)大腿假肢穿脱训练1、穿假肢训练(吸着式接受腔大腿假肢为例)(1)坐位,残肢—滑石粉—打开接受腔阀门;(3)拿掉接受腔上的负压阀门(2)站立,用光滑的薄的丝绸布将残肢包住或用长的残肢袜套在残肢上。注意所包的布、袜套要平整,没有皱褶,其上缘应包住大腿根部,其后面应包上坐骨结节。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4)将包布或袜套的远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