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制冷剂种类是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又称工质。我们就是利用制冷剂的热力状态的变化(吸热、绝热压缩、放热和节流膨胀)来实现制冷的。目前常用的制冷剂有下列几类:共沸混合物不饱和碳氢化合物饱和碳氢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卤代烷第一页,共四十页。2.2.1卤代烷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烷烃)的卤族(F、Cl、Br)衍生物,也就是说用三种卤素(F、Cl、Br)之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子取代饱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所得的化合物,其中氢原子可以有(HCFC类制冷剂),也可以没有(CFC类制冷剂)。如:二氟二氯甲烷(CCl2F2)R12CFC类制冷剂;二氟一氯甲烷(CHClF2)R22HCFC类制冷剂第二页,共四十页。制冷剂都规定一识别的编号,以取代其化学名称、分子式或商业名称。国际上通用的编号法则是采用(美国供热、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规定的编号法。卤代烷的化学通式为由于饱和碳氢化合物为CmH2m+2,因此有sqpnmBrFClHC22msqpn第三页,共四十页。氟利昂的编号RabcBdd=s(s=0时,省去Bd)c=q(F原子数)b=n+1a=m-1(a=0时,省略)第四页,共四十页。由于乙烷的卤化物有,如CHF2CHF2和都是四氟乙烷,分子量相同,但结构不同,它们的编号根据碳原子团的原子量不对称性进行区分。前者两个碳原子团的原子量对称,则用R134表示;后者不对称较大,则用表示。第五页,共四十页。2.2.2无机化合物如NH3、水、空气、CO2等。它们的代号中R后第一个数字为,其后的数字是化合物。NH3→R717水→R718空气→R729CO2→R744第六页,共四十页。2.2.3饱和碳氢化合物(烷烃)甲烷、乙烷、丙烷等编号同卤代烷。CH4→R50C2H6→R170C3H8→R290注意。丁烷以后按600序号依次编号,如丁烷C4H10→R600。第七页,共四十页。2.2.4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及卤代烯是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中的一类,有乙烯(C2H4)、丙烯(C3H6)。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卤素(氟、氯、溴)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编号是在RabcBd前加1,即R1abcBd。如C2H4→R1150C3H6→R1270C2H2Cl2→R1130注意。第八页,共四十页。2.2.5共沸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组分按一定比例掺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平衡的液相和气相的组分相同,且,这样的混合物称为。共沸混合物可以由组分制冷剂的编号和质量百分比来表示。如R22/R12(75/25)R501R500R12/R152a(73.8/26.2)R503R23/R13(40.1/59.9)第九页,共四十页。2.3制冷剂的热力参数图表要进行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就必须知道各热力过程以及热力过程中热量、功量变化与(p,t,v)和(h,s)之间的关系。对于目前常用的制冷剂,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已经通过实验建立了。但在实际计算中用这些数学模型十分不方便。因此,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制成各种来表示制冷剂状态参数、热力参数的关系。第十页,共四十页。2.3.1目前常用的表1.制冷剂饱和液体和蒸气热力性质表饱和温度t(℃),饱和压力p(kPa)饱和液体的比容v′(m3/kg)比焓h′(kJ/kg)比熵s′[kJ/(kg·K)]饱和蒸气的比容v″(m3/kg)比焓h″(kJ/kg)比熵s″[kJ/(kg·K)]汽化潜热r(kJ/kg)。第十一页,共四十页。2.过热蒸气热力性质表该表给出了不同压力下,t、v、h、s之间的关系。除p外,只要知道t、v、h、s中的任何一参数,便可确定其余参数。tvhsp…………第十二页,共四十页。2.3.2常用的制冷剂热力性质图1.T-s图(温—熵图)常用T-s图对制冷循环进行分析,它比较直观,分析问题很方便。第十三页,共四十页。2.压-焓图(lgp-h图)主要用于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第十四页,共四十页。2.4制冷量与制冷系数2.4.1制冷量是指制冷机(或制冷系统)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物体或空间中提取的热量,即制冷机中蒸发器所吸取的热量。制冷量用来度量制冷机(或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制冷容量)的大小。制冷量用表示。单位:国际单位制W,kW;工程单位制kcal/h;英制英热单位/小时(Btu/h)eQ第十五页,共四十页。在一些国家中,制冷量还经常用“冷吨”(Rt)单位。是指1吨0℃的水在24小时内凝固成0℃的冰所需提出的热量。由于质量单位吨不同,因此1冷吨所表示的制冷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