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甲亢心的护理查房第一页,共六十二页。甲状腺分左、右两叶,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有时向上伸出一椎体叶,可与舌骨相连。每个侧叶长4-5cm,宽2-2.5cm,厚2-3.5cm,重约30-50g,右叶比左叶稍大。甲状腺分左、右两叶,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有时向上伸出一椎体叶,可与舌骨相连。每个侧叶长4-5cm,宽2-2.5cm,厚2-3.5cm,重约30-50g,右叶比左叶稍大。甲状腺解剖第二页,共六十二页。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内层被膜叫甲状腺固有被膜;外层被膜又叫甲状腺外科被膜甲状腺两叶的反面,在两层被膜间的间隙内,有甲状旁腺。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内层被膜叫甲状腺固有被膜;外层被膜又叫甲状腺外科被膜甲状腺两叶的反面,在两层被膜间的间隙内,有甲状旁腺。甲状腺解剖第三页,共六十二页。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维持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分泌缺乏:呆小症(cretinism)粘液性水肿促进代谢和增加产热,增加BMR提高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感受性–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加第四页,共六十二页。甲亢性心脏病概念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所致的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心肌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病症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第五页,共六十二页。发病机制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作用⑴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间接作用高代谢状态,循环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动脉及右心室压力增加,右心衰常见。⑵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a.心肌细胞膜内侧面有甲状腺素受体,加速心肌代谢和耗氧过程,增加细胞钙贮存,兴奋阈降低,易发生心律失常。b.心肌代谢过程改变。甲状腺素可激活心肌细胞上ATP酶,增加心脏β-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对缺氧的敏感性增加,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第六页,共六十二页。发病机制c.甲状腺素的直接作用可使心脏活动加强即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初期具有适应意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使心肌对缺氧敏感性增加,造成心肌收缩力减退。d.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肌,可引起一定的病理性改变,如心肌内淋巴细胞与嗜酸细胞浸润、脂肪浸润,纤维变性,甚至局灶性坏死,成为甲亢性心肌病。肾上腺素活性增强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增加,出现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第七页,共六十二页。临床表现心血管系统的表现1.常见病症:心悸,轻度呼吸困难2.常见体征:⑴收缩压上升,舒张压略下降,脉压差增大。颈动脉搏动、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和毛细血管搏动征。⑵心尖搏动增强,收缩期震颤⑶心音亢进,心前区收缩期杂音⑷心率加快,甲亢危象时可达180-200次/分第八页,共六十二页。临床表现3.具有诊断意义的心血管表现⑴心脏扩大:以右室扩大为主,合并心衰时心脏增大更明显呈球形,肺动脉段可明显突出。⑵心律失常:房颤,占甲亢病人的10-20%,占甲亢心的50-90%。发病率与甲亢病程呈正相关。特点:a.多为阵发性,病程长达数年而心功能代偿良好。b.多为快速房颤,心室率>130次/分以上c.对洋地黄制剂效果差,不易使心室率减慢d.甲亢治愈后房颤多可消失,但病程长,失代偿期甲亢者,房颤不易消失。老年人的房颤顽固,常伴有其他疾病。第九页,共六十二页。临床表现⑶窦性心动过速:占甲亢的80-100%,特征:静息或睡眠时均快,体力活动时加重。对洋地黄制剂效果差。⑷其他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房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甚至阿斯综合征。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少见。同一患者可有二种以上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后出现,当甲亢控制后多可完全消失。第十页,共六十二页。临床表现⑸心力衰竭:a.甲亢伴有心律失常尤其是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扑或房颤时,心衰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约占甲亢心的3.5%-28.6%。b.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也易发生心衰。c.心衰的发生与甲亢病程长短、严重程度有关。d.易发年龄>50岁e.易发生右心衰第十一页,共六十二页。临床表现⑹心绞痛、心梗:甲亢并发心绞痛的发生率为0.5%-20%多见于重症甲亢和40岁以上,因心肌耗氧量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