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米尔扎《喀布尔》第一页,共六十一页。卡勒德·胡赛尼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胡赛尼本人更因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促进难民救援工作。第二页,共六十一页。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一个阿富汗富商之子与他家老仆人之子的故事。十几岁的阿米尔与老仆人之子哈桑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哈桑忠诚勤劳,深得老爷的喜爱,尤其是作为喀布尔风筝比赛的高手,得到了许多赞誉。这使阿米尔心理严重失衡,十二岁那年,他诬称哈桑偷了他的钱和手表,从而迫使爸爸赶走了哈桑一家人。阿富汗的战乱随即降临,阿米尔一家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冒着极大的风险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第三页,共六十一页。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灿烂千阳》是胡赛尼出版的第二本小说,2007年5月在美国首发,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使胡赛尼由新人作家一跃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成熟作家。第四页,共六十一页。媒体推荐•很难想象还有比超越《追风筝的人》更艰难的事:作为一位无名作家的第一本小说,且描写的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所知甚少的国家,《追风筝的人》在全球的销售量已奇迹般地高达600万册。然而,当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本小说《灿烂千阳》出现在亚马逊的时候,读者们表现出前所未见的热情。一些读者认为,《灿烂千阳》甚至比《追风筝的人》更胜一筹,它更突出地表现了胡赛尼极具感染力的叙事能力,以及他对个人和国家悲剧的敏锐感受力。在这个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中,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呈现。——亚马逊网站第五页,共六十一页。媒体推荐•卡勒德·胡赛尼完成了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灿烂千阳》的力度和深度都超越了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通常,第二部作品相较于前作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但这部备受瞩目的作品成功地把读者带进了那个残酷、绝望、苦难和贫困的世界,同时又以希望、救赎和爱来抚平痛苦……——CharlotteObserver第六页,共六十一页。评论人推荐•DanielJolley:“卡勒德.胡赛尼再次献上一本美丽的小说,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这部小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阅尽30年来阿富汗的社会百态。这也是一个有关友谊与奉献的动人故事,为西方读者提供了少有的机会,以了解阿富汗妇女早在塔利班掌权之前就已遭受的长期苦难和不公。”第七页,共六十一页。评论人推荐•AmandaRichards:“这本小说会让最刚强的男人也偷偷拭泪。胡赛尼简单却充满丰富细节的描写让阅读充满乐趣,在我看来,灿烂千阳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小说之一。绝不可错过!”第八页,共六十一页。2003年,重返喀布尔。我看到穿着传统蒙面服装的女性三三两两走在街头,后面尾随着她们穿着破烂的孩子,乞求着路人施舍零钱。那一刻,我很想知道,生命已将她们带往何处?她们会有怎样的梦想、希望与渴望?她们谈过恋爱吗?丈夫是怎样的人?在蔓延阿富汗二十年的战争岁月中,她们究竟失去了什么?第九页,共六十一页。时间:1973~2003地点:喀布尔(阿富汗)第十页,共六十一页。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故事背景•在胡塞尼笔下,阿富汗最好的时光应该是查希尔国王继位的时代(1933-1973),推行民主,文化自由,赋予妇女受教育的权利;查希尔国王被篡位后,一年年秋去冬来,几个总统在喀布尔宣布上任又被谋杀。•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1989),小说主人公之一的莱拉的两个哥哥死于保国战争。•之后又发生了内战,莱拉的父母在轰炸中离开了她。•之后塔里班得势,奉行原教旨主义的塔里班明令禁止妇女在街上闲逛,任何情况下不得露出面孔。•911后,美国打击塔里班,有一次却把炮弹错发到村庄,造成200平民死亡的“卡拉姆大错”。第十四页,共六十一页。人物玛丽雅姆拉希德莱拉塔里克第十五页,共六十一页。主要情节玛丽雅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