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制度一、出生缺陷登记表的收集工作1、填表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凡发生出生缺陷,必须填写《出生缺陷登记表》。2、填表范围。凡在监测医院、妇幼保健院内出生的缺陷儿(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活产、死胎、死产,均属本登记表的填报范围。3、报告时间及程序。填表单位在每月25日向县妇保所报告并及时填写个案卡,县妇保所于下月3日前汇总上报XX市妇幼保健所。二、资料审核、分析县妇保所对各接产单位交来的《围产儿情况调查表》,《出生缺陷登记表》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审核、核对,然后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针对主要出生缺陷及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第二篇:出生缺陷报告制度出生缺陷报告制度一、凡发现出生缺陷必须由妇保医生填写“出生缺陷登记表”。二、填报范围。出生时有一种以上缺陷的围产儿,均属填报范围。三、报告时间及程序。填表单位每月必须将登记表报县妇幼保健所。四、力争缺陷儿留影。五、凡上报的出生缺陷登记表必须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审查核对,做好登记,年终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上报县妇幼保健所。六、做到不迟报、不漏报,否则按院纪处理。第三篇: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报告制度1、孕产妇死亡,科室必须及时汇报,由医院科室主要负责人主持死亡病例讨论。孕产妇死亡由医院上报上级主管部门。2、死胎、死产、活产新生儿死亡按照市卫生局有关规定,第1页共9页科室如实填报告卡,经医院审核上报。3、出生缺陷由科室填具报告卡,经医院审核上报。4、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报告卡由专人负责。5、医院定期分析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一、建立新生儿出生缺陷登记表,如实填写围产儿出生缺陷登记表,并每月定期上报。二、分娩室发现出生缺陷儿应在24小时内报告本科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并做好原始登记。三、一旦发现并确诊的出生缺陷儿或残疾儿童,在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注意收集出生缺陷病例或疑似病例照片。四、无法确诊的报告科负责人,在24小时内组织上报医院妇产医师及新生儿医师会诊.五、已经确诊的出生缺陷儿,应告知家属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纠正。六、加强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做到不错报、漏报或迟报。第四篇:出生缺陷总结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总结暨下一步工作安排近年来,我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及“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坚持“抓落实,见实效,促和谐,利未来”的工作思路,县委、政府始终将其列为事关全县科学发展大局的议事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组织落实,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宣传倡导、群众参与、服务补贴”的工作格局,为各族各届群众提供了长期高效的出生缺陷预防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一、政府主导,保障机制和资金落实我县四大班子始终从促进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将出生缺陷干预和“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列为政府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有效发挥本源职责。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地将两项工作纳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第2页共9页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全社会联动的、常态的、多赢的工作机制,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全面健康有序发展。xx年,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专门以县委、政府的名义下发了《x县关于加强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各乡镇的任务,宣传、广电、文化、卫生、民政、教育、科技、计生等部门的工作职责,构建了层级组织机构,健全了监督管理机制。xx年,全区“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开展以来,我县主动请缨,及时投入资金,开展了“一杯奶”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全面开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二、立足实际,搭建综合平台行政决策形成后,关键在执行。为促进该项工作的长期落实,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开展协调会议,听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方法和对策;县人大、政协不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征求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