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OFECOLOGY•Chapter1Introduction•Chapter2Organismsandtheirenvironment•Chapter3Populationecology•Chapter4Communityecology•Chapter5Ecosystemecology第一页,共三十八页。第四章群落生态学CommunityEcology一、群落概念二、群落结构三、群落组织四、群落演替第二页,共三十八页。三、群落组织Communityorganization3.1生物因素竞争&捕食3.2干扰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3.3岛屿效应3.4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3.5平衡说与非平衡说第三页,共三十八页。3.1生物因——素竞争3.1.1竞争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资源利用生态位重叠竞争生态位分化性状替代共存竞争在形成群落结构上的作用:去除或引种试验,观察其他物种的反应。第四页,共三十八页。在形成群落结构的因素中,竞争起多大作用,在什么条件下其作用大,什么条件下作用小?第五页,共三十八页。种间竞争通常多出现在生态位比较接近的种类之间,如食果鸟类、食虫蜥蜴类等1967年Root提出同资源种团(guild,或译功能团、共位群)概念,例如食果鸠鸽就是一同资源种团。Brown(1975)曾分析北美荒漠中食种子啮齿类,在一个荒漠中有5种,平均体重分别为7.1、12.5、18.1、37.6和101g。Hutchison曾据此类结果提出:共存“”物种间通常以标准量而分开。他这里所指的“”标准量是共存物种间个体大小的比率,即较大物种大约是较小物种的1.5~2倍。第六页,共三十八页。食性相同的物种由于激烈的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在此例中个体大小分化,各食不同大小食物),这些同资源种团中的物种,通过竞争而得以共存。第七页,共三十八页。对种间竞争在形成群落结构中的作用,最直接证据是通过引种或去除(某种)试验Removalandintroduction(去除、引种法)Tostudyhowthecommunityrestructureitself.Severalfactorsacttowhichsubsetofspeciesfromthespeciespoolwilloccurinthelocalcommunity.Firstly,notallcolonize.Secondly,notamemberuntilpopulationestablishment.▪Suitabilityofhabitat▪AreaSizeofhabitat▪Thesizeofcolonizingpopulation▪Theotherspecies例:在Arizona荒漠中更格卢鼠和3种囊鼠共存,食性和栖息小生境上彼此有些区别,当去除一种,另3种利用的小生境都有扩大。第八页,共三十八页。为什么有些种间竞争并不强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九页,共三十八页。造成相似物种种间竞争不强烈的原因a)自然选择可能已经有效地通过生态位分化而避免了竞争b)在一个斑块环境中,具有强竞争力的物种能够共存,因为它们并不利用相同的资源c)物种也许仅仅在种群暴发或资源短缺期间才发生竞争第十页,共三十八页。3.1生物因素——捕食3.1.2捕食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捕食对形成群落的作用,视捕食者是泛化种(Generalist)还是特化种(Specialist)而不同草食动物(Grazers)的作用–捕食提高多样性;–过捕降低多样性。肉食动物(Carnivores)的作用–Preyswitching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如果捕食者食性很广,例如野兔验研究同样证明中度捕食假说随着兔食草压力的加强,草地上植物种数有所增加。其原因是兔把竞争力强的物种个体吃掉,可以使竞争力弱的物种更好生存,所以多样性提高。但是,当食草压力过高,兔不得不食适口性低的植物,植物种数又随之降低。因此,植物多样性与兔捕食强度的关系呈驼背状曲线,它表明中度捕食下,物种多样性最高,此即中度捕食假说的根据。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3.2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Paradoxoftheplankton(Hutchinson,1961)干扰(Disturbance)干扰断层(Gap)小演替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disturbancehypothesis)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可提高物种多样性。干扰是平静的中断,或正常过程的妨碍,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连续的群落由于干扰而出现中断(可称为断层,gap)是常见现象。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可提高物种多样性——为什么?①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断层,如果干扰频繁,一再出现,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断层的演替中期,使多样性保持较低;②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干扰频率低,演替能发展到顶极期,竞争排斥作用达到排斥别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