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CC活动教程讲师:刘伟海全员参与提案改善专题学习教材之二第一页,共二十四页。2课程内容介绍一:概述二: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及成果三:品管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四:品管圈活动的组织及职责五:品管圈会及各项活动六:品管圈的组成及登记七:改善步骤了解最前沿质量管理经典理论掌握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第二页,共二十四页。3一.概述推动QCC活动的企业遍布各行各业,活动的主题也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缩短交期等生产导向的范畴,延伸至以顾客为导向的提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等议题,甚至政府机关为响应行政革新,以提升行政效率及简化工作流程,亦将这活动推展至行政机关.第三页,共二十四页。41.1何谓品管圈(QCC)及品管圈活动(QCC活动):1.1.1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时组成的小组称为品管圈.1.1.2QCC活动俗称品管圈活动,又称团结圈活动,就是指一种质量改善活动,系指由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之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的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并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与目的.第四页,共二十四页。5二.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及成果2.1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可达成下列目标:2.1.1提高现场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进而提高部门业绩.2.1.2提高最基层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并能将此气氛渗透至现场每一个角落.2.1.3使现场成为质量保证的核心,使各部门管理稳定并持续进步,公司方针目标之达成度得以提高.2.1.4提高员工对上班工作的喜悦与成就感,并提高员工向心力及士气,进而提高效率.第五页,共二十四页。62.1.5达成全员参与、全员品管及自主管理的功效.2.1.6加强员工主动精神,使圈员做事更主动更积极.2.1.7使前后工程、部门间相互协作,促进沟通,消除本位主义.2.1.8使Q(品质)、C(成本)、D(交期)、M(士气)、S(安全)、T(技术)达到更佳.2.1.9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第六页,共二十四页。72.2品管圈活动的成果:通过品管圈不间断的活动,可获得很多有形及无形的成果:2.2.1有形成果:可以用数量表示的成果,如不良率、交货延迟率、报怨次数、设备故障次数等可以算出改善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这种成果称之为有形成果.2.2.2无形成果:较不容易以数据表示的成果称之为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只要活动,就可使基层员工素质和部门业绩得以提升.如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员工认识问题水平的提升、员工改善意识的提升、员工对工作产生兴趣等.第七页,共二十四页。8三.品管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3.1历史: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或QC小组;在日本,只要提起品管圈几乎无人不知.3.2.现状:目前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国家约有70多个,包括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实施较有成效的是亚洲,很多企业推动品管圈极为积极,效果亦为各企业所肯定.3.3品管圈的未来:在21世纪,品管圈活动仍然是全世界各公司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参与质量及持续改善的最佳管理活动,过去用,现在适用,未来也更为适用.了解最前沿质量管理经典理论掌握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第八页,共二十四页。93.4品管圈活动的注意点:3.4.1实施品管圈时,全公司必须要将品管圈的气氛制造出来,可张贴标语、漫画,现场可设置品管圈园地或墙报,内容活泼、生动.3.4.2现场应活用“看得见的管理”,即将各部门实施品管圈的业绩绘成推移图,并张贴于现场,让圈员们享受成就感.3.4.3推动人员必须不断进行PDCA管理循环,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方案,并定期向品管圈委员会作汇报.3.4.4目前一般品管圈主要采用问题解决型,但对未曾做过的业务或虽是旧业务但希望要有大幅度的突破改进,或是要创造更高质量时,则可采用课题达成型.第九页,共二十四页。10四.品管圈活动的组织及职责4.1品管圈活动推行的一般组织结构:了解最前沿质量管理经典理论掌握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总经理部、课班、组作业员品管圈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执委会委员委员委员第十页,共二十四页。114.2各岗位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