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之经济建设自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通过电视直播聆听、组织学习和自己自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开幕式上的政治报告,使我倍感振奋,令人鼓舞。报告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现实,求真务实、理论创新、规划未来,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报告观点明确地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目标。回答了全国各族人民热切关注的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值得我们广大共产党员欣慰的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其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衷心拥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我认为,有这样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集体领导党的事业,管理国家事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光明前景,广大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党和国家就能在复杂的斗争中,真正做到“任他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新思路带来新转变,新实践迈上新台阶,坚定不移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由于多年的战乱,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是一个百孔千疮,工农业生产相当匮乏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和经济几乎濒于崩溃边缘的局面,毛主席曾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正在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忆往昔,中国经济波澜壮阔创奇迹,看今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上层楼续辉煌。29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始终是主旋律。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沟沟坎坎,但坚持发展不动摇,成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跃至世界第四,29年经济增速平均9.7%,我国告别了短缺经第1页共4页济,步入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冲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樊篱,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调整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要顾及子孙后代的福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稍好,尤需审慎。发展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越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资源环境也亮起了红灯:耕地正在逼近警戒红线,缺水威胁着许多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环境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在步步紧逼。如果继续不计代价发展,就会使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我认为,我国现在处于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耽误不得,也失误不起。实践呼唤发展理论的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