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中学青年教师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回答1~3题。1.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3.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法国和德国是欧洲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巨大。回答4~5题。4.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图4反映的战争是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5.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明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C.在区域经济组织一体化程度最高D.实现了货币联盟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各国工业化资金的来源有所不同。回答6~8题。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7.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下列关于该阶段工业资金来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官办民用工业B.民用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政府C.军事工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D.民用工业的资金来自政府和民间8.新加坡和韩国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两国获取工业化资金途径的相同处之一是A.主要利用农业的剩余资金B.依靠资源出口换取资金C.大力吸收外国资本D.主要依靠转口贸易积累资金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回答9—10题。9.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之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A.8世纪中期B.11世纪中期C.14世纪中期D.15世纪中期10.科持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现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图8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政党在近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11-13题。11.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A.强学会B.保国会C.共进会D.兴中会12.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其实际主持人是A.孙中山B.李烈钧C.黄兴D.宋教仁1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图5,完成14—15题。14.在图中I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A.山戎B.匈奴C.突厥D.回纥15.在图II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完成16—18题。1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17.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8.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末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19.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20.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