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hàihuángchuānglǔ骇惶急疮疤掳渴慕霹雳悚诘问惧惮识记字词mùpīlìsǒngjiédàn1、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请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长妈妈地位低下。——长妈妈是一个粗人。喜欢饶舌多事。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归纳,用100字以内的一句话,提炼出长妈妈的人物形象。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的人。2、课文对哪些内容简单?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略写:1阿长的称呼的来历2“切切察察”的毛病3摆成“大”字的睡相4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法5讲长毛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文中详写了一件事:阿长买《山海经》,善良真诚淳朴热情乐于助人饶舌多事不拘小节迷信无知(厌烦)(喜爱、感激、崇敬)(略写)(详写)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一个初步了解。详写买《山海经》一事,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所这看来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做成功”。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突出表现长妈妈真诚、善良、富有爱心的一面,也表现出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为什么这样安排?3、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写法。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常喜欢切切察察限制我的行动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懂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讲长毛攻城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为我买《山海经》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热爱关心孩子为“我”买《山海经》特别的敬意无知、淳朴讲“长毛”的故事不耐烦善良真诚令人厌烦的规矩粗俗、不拘小节摆成“大”字的睡相先抑后扬不大佩服饶舌多事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作手法“我”的感情变化人物性格事明确: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2/3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三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情。这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这样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4.文章为什么要叫《阿长与<山海经>》?如果改成《长妈妈与<山海经>》不是更有敬意吗?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麻烦”倘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