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写生考察报告书2姓名:班级:工业产品造型设计(2)班学号:指导老师:江西婺源、安徽宏村写生时间: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到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写生目的。第一通过写生提高我们的手绘能力的同时提高我们对艺术的审美,第二让我们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徽州所特有的中国传统元素应用到我们所学的工业产品的设计中去。写生内容。徽州风景建筑及其室内雕刻,家具等一切和本专业相关的东西都可作为本次写生内容。一、徽派建筑的简介: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XX省XX市、XX市XX县区、XX省XX县区)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徽派建筑特色: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第1页共4页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徽州村落由多种关系构成,地理环境、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都对村落布局产生影响。其中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又作用于地理环境因素之上,形成徽州村落布局特色。徽州宅居的基本形式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院内以南向厅堂为主,东西两厢为辅,中间为天井,平面组成为凹字形。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徽州宅居往往套建,一进套一进,结构大抵相同。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越建越多,故人们称呼大家族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一般是一个独立家庭住一进,36个天井就有36进,一个大家族就有36个独立家庭。边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边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先人。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这种高墙深宅式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中徽州民居是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撑木多雕成各种神仙人物、飞禽走兽和戏剧故事,非常生动。梁架上的叉手和霸拳则多做成云朵状,相互勾连迂回的流畅线条,飘逸俊俏,美不胜收。徽州民居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基本的建筑格式,几乎每一幢宅居都设有天井。从建上看,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有利于排水。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殖金鱼,第2页共4页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天人合一”,徽派建筑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徽州为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民居多借助山水格局,依山傍水而建。白墙青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蔚蓝天,大自然与建筑完全融为一体。二.徽州三绝:在徽州,木、石、砖三雕最为出名,人称“徽州三绝”,这“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能看到。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户之内少有雷同,窗槛、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