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网络系统应急预案及灾难恢复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科学应对网络系统突发事件,建立健全网络系统的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制订本应急预案。第二条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遇到重大网络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以便于统一调度、减少损失。2.综合协调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3.重点突出应急处理的重点放在运行着重要业务系统或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后果的关键网络系统上。4.集中备份通过网络设备备份和配置参数备份等措施,提高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应以必要的投资,购置必要的备用设备,并在备用设备上按要求预先配置好各种参数,当发生故障时能直接上线运行。5.快速恢复网络管理人员在坚持快速恢复系统的原则下,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团结协作,必要情况下与设备供应商以及系统集成商共同谋求问题的快速解决。6.及时反应,积极应对出现网络故障时,网络维护人员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抢修、及时控制,积极对业务网络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响应。7.防范为主,加强监控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综合保障水平。加强对网络应用的日常监视,及时发现网络突发性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第二章应急和灾难恢复工作机构及职责第三条应急和灾难恢复工作组织结构第四条应急和灾难恢复工作组织职责一)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掌握网络故障事件的发展动态,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动态;对有关事项做出重大决策;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和调度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成员:(二)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负责定期了解外部支持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其技术人员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快速响应网管系统发现的网络故障事件、业务部门对网络故障的申告;执行网络故障的诊断、排查和恢复操作;定期通过网管软件、网络运行报告等工具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尽早发现网络的异常状况,排除网络隐患。工作小组组长:工作小组成员:(三)外部支持人员包括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以及系统集成商。负责事先向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技术方案和应急技术支援体系积极配合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应急人员进行故障处理。人员名单: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等。第三章预警和预防机制第五条信息监测及报告1.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网络应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2.建立网络故障事故报告制度发生网络故障时,值班人员应当立即向信息中心负责人报告,并及时进行故障处理、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等。(二)预警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当经初步核实之后,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信息中心等部门报告,进一步进行情况综合,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提出初步行动对策。由上级领导视情况紧急程度召集协调会,决策行动方案,发布指示和实施命令等。(三)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和完善信息监测、消息传递和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保证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四)预防机制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基础信息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异常事件,各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处理流程。第四章应急处理程序第六条网络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的说明根据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网络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攻击类事件:指互联网网络系统因计算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2.信息破坏事件:指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3•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4•故障类事件:指互联网网络系统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5•灾害类事件:指因爆炸、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