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平凡的岗位感人的事迹平凡的岗位感人的事迹看,又是一个新的07。30分,皮肤科已经像往常一样大门敞开,只见几位身影矫健,面带微笑的天使轻快而又忙碌地往来于各个房间之中,一位身着蓝色制服,兢兢业业的寻找每一个角落里的垃圾;三位身着白色护士服,一丝不苟的寻找着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台面、每一件物品上的瑕疵,并彻底清除----那是我们可爱可敬的保洁员大姐和护士美女们。护士长ⅹⅹⅹ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人。和她同事2年,无论阴晴圆缺,无论严寒酷暑,从未见她早上送她年仅9岁的孩子上学,相反,每天早上7点半准能见她已经衣帽整齐的拿着浸满消毒水的抹布和保洁员一起并肩作战,抹布中还不时的传来阵阵刺鼻“芬芳”,可她却毫无怨言。问她为什么连卫生都要亲历亲为,她用每一个朴实的汉字组织了一句令我们每一个人对工作态度深思的话语:“每一件物品每天的状态、要怎么收拾、要清理到哪种程度只有我们每天使用的人才清楚,况且我们要对病人负责”2012年3月,是皮肤科摇摇欲坠的时期,因为两个主人的离开,科里连个主心骨都没有了,剩下的全是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我们都六神无主,惶恐的很,医院甚至有人传言要撤销皮肤科。这时,年仅长我们五六岁的护士长像长辈一样宽慰大家,鼓励大家,并整日奔走于各个领导办公室为科室、为我们大家争取生存的机会。她说“只要她有一点力量,都会用来保全科室,不能让大家无处可归”。在她的带领下,科室不但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门诊量及科室收入还有增无减。而她原本身材娇小的她却日渐消瘦,她那单薄的肩膀上顶住的不仅仅是科室工作的压力,还有来自医院各方的舆论,大家每双眼睛都在盯着她看,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揣想:“她这位年轻的护士长能扮演好科主任的角色吗。重重压力之下,她还是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说“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工作,做得每件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因此,此时此刻当你踏进皮肤科的大门让能看到大家忙碌而又紧张的身影,仍能看到病人满面愁容而来,第1页共5页满面欢喜而去的镜头。ⅹⅹ和ⅹⅹ是科室里另外两位年轻的护士,虽说人年轻,护理技术却是很过硬的,我们科就诊人群比较特殊,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家,下到刚出生的新生儿,每次给病人采血时,她们总是详细的交代采血后的注意事项,如何按压止血最有效,按压几分钟才可以松开等待,有些家长心疼孩子采血时哭闹,她们总是很耐心的讲解,消除患者的顾虑,一针见血,过硬的技术屡屡赢得患者的称赞。每次看着病人愉快的笑容,我们心里甚是欣慰。一个平凡的护士岗位,一身洁白的护士服,一枚小小的五星红旗,她们却用感人的行动诠释了无量的美德和令人振奋的工作精神。篇二:为平凡而感动的故事为平凡而感动的故事61岁的张家鑫是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假肢技师。43年间,他坚持为残疾人服务,如今已为上万肢体残疾者安装假肢。1966年,不满18岁的张家鑫应招到刚成立不久的XX省假肢厂(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前身)做学徒工,跟师学习如何做假肢。一次,一位在战争中负伤的伤残军人到厂里来更换假肢,保家卫国的光荣和战争的残酷让小伙子震撼了:“原来有这么多人在用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安宁。”如何让这些伤残军人,重新享受到正常人的生活,张家鑫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份力。自此,他跟着师傅刻苦钻研业务,研究怎样把假肢做到最好,如何让伤残者感到舒服。40多年来,张家鑫练就了过硬的假肢制作手艺,成为业界公认的专家。假肢技艺虽看似不难,但要安装之后完全适合残疾人——哪个部位能承受重力,哪个部位无需力量,都相当讲究。年轻技师制作出来的假肢,合不合格,都由张家鑫说了算,他只需拿在手里,看上一眼就知道好还是不好。张家鑫强调,第2页共5页“干这一行,不光要手艺好,一颗爱心更重要。”残疾人是一个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和残疾人打交道,必须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友爱。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200多名伤残人员一下子塞满了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为了让他们早日站起来,张家鑫没日没夜地为他们一一量身定做假肢,反复调试,指导他们行走。为让伤残者得到更好的后期服务,今年以来,张家鑫前后去了10趟灾区。北川中学的文文在康复中心时,张爷爷不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