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计上课学校:昆钢实验学校上课教师:徐刚上课年级:(水平四)七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昆钢实验学校徐刚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先练后教,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掌握了运球的落点、用力的方法、身体重心的平稳、高低运球的节奏变化技术,才能较好的完成行进间运球技术。学生能积极主动尝试教师安排的练习方法,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1.篮球行进间运球。2.篮球接力游戏。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学习使学生明确行进间运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与地位。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85%左右学生初步完成行进间运球的技术。40%左右的学生能够提高控制球的能力。通过专项素质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同伴之间团结协作配合能力。四、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行进间运球是篮球比赛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也是篮球教材中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运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质量,也反映一个队的进攻战术水平,因此必须重视行进间运球的学习。高一学生对行进间运球技术掌握肯定有问题。因此本次课在教学中重点解决控制球能力中运球的落点在人的左侧、用力的方法、身体重心的平稳、高低运球的节奏变化等技术。让学生在学与练中掌握运球动作逐步提高进间运球的能力。五、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差异较大,但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强,生长发育趋于稳定,心理上日趋成熟,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求知欲望非常强。通过本次课的教学练习,使学生初步完成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让学生明确篮球行进间运球的作用,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六、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球的落点、用力方法、身体重心、节奏变化。难点:控制球的能力。七、教学策略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局制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立足与熟知、熟练为主,对运动技能教学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行进间运球动作的速效形成,并通过橡皮筋而设计多种练习方法,有效地解决行进间运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与练中掌握运球动作,体验运球的节奏,逐步提高行进间运球的能力来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八、生理负荷预计平均心率120次/分最高心率135次/分练习密度35%左右九、教学(流程)1.导入与热身部分采用NBA篮球比赛出场形式,相互鼓励击掌,体现师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开始。抱球绕场分裂跑到边线和端线、球操与球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为下一步学练运球技术做好准备。2.学习与体验部分先复习原地篮球运球练习,巩固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稳定学生运球的时机、速度、落点,加强同伴间合作。在行进间运球教学中采用了先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办法通过观看视频、讲解示范、纠错、展示。狠抓重点、突破难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学习。技术动作从易到难,在练习中逐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让全体学生都由所提高3.愉悦身心部分教师采用跟音乐放松活动,示范引领,带领学生调整呼吸和身心。最后进行语言总结与评价,与学生交流心声,体验成功。7教学内3体育与健康篮球课教案授课教师徐刚学校昆钢实验学校上课时间2017.5.17地点昆钢实验学校教学对象水平四(八年级)人数52课次第1次1、篮球:行进间运球。2、游戏:篮球运球接力与拼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同伴之间团结协作配合能力。重点运球的落点、用力方法、身体重心节奏变化难点控制球的能力和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教学目标1、2、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学习使学生明确行进间运球技术在篮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