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利企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新一轮便民利企“微改革”工作,主动作为、担当奋进,积极探索建立“四个一”工作模式以微视角、小切口、实举措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身边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实现以政务服务“微改革”满足企业群众“大期盼”,有效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主要做法是:一、创新“一键入学”模式,绘就人民满意新画卷围绕义务教育新生入学排队长、程序多、环节繁等难题,在全区率先启用基于大数据比对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网络报名招生系统,推进入学过程更加便捷、阳光、透明。一是建立分级管理系统,实现“大统筹、小自主”。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平台四层分级管理模式,既实现数据集成管理,又能在新生报名、学校核查录取、城区及市级教育部门过程监管中独立部署、同步运行,确保系统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灵活性。二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零跑腿、零证明”。通过**市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安全调取学生户籍信息、房产信息、居住证信息等,利用信息化系统数据对比功能,实现学生年龄、居住年限、居住证年限等的自动核验和入学优先级智能排序,有效减轻新生信息核查工作量。三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自动化、人性化”。在“**龙城市民云”APP设置招生管理平台入口,家长根据学校招生工作安排,通过网上直报、教师协助报名、预约现场报名等方式,在平台系统完成新生报名和查询招生进度减轻家长往返学校的负担。实施以来,共有8.5万余名市民使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平台,服务点击量达412万余次,平均可节约2.5小时等待时间。二、推行“一证开工”模式,激活项目落地新速度围绕项目落地手续多、耗时长的问题,在全区率先推出“一证开工”改革,建立起“政府定标准、部门强服务、企业做承诺、行业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运行机制,为项目落地建设按下“加速键”。一是推行“免证可开工”模式。对部分街巷整治、小区内部综合整治等简单工程项目,直接豁免土地(不动产)证明、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等前置程序,免于前期各种前置手续和证件,直接向审批部门申领施工许可,实现“免证可开工”。今年以来,至少有近100个简单小型项目获益,涉及投资金额近25亿元。二是创新“承诺即开工”模式。对部分重大工程和城建计划项目、城市更新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等复杂工程项目,在满足基本施工条件和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单位签署承诺书后直接向审批部门申领施工许可,实行“承诺即开工”。据统计,改革范围内的项目可提前2个月到1年进入施工阶段。三是构筑多方立体监管体系。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审批部门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健全检查、记录和惩戒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现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确保企业“不达标不验收、不达标不投产”。目前,享受“一证开工”政策便利的12个大型项目已有19个标段落地,开工面积约56万平方米,投资额约16亿元,每个项目至少提前半年落地实施,让企业合理缓交土地出让金、土地划拨金、城市配套费等约2.1亿元,帮助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1000万元。三、完善“一链全办”模式,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组织各县区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发展目标,开展特色产业全生命周期“一链办”改革,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政务服务支撑。一是立框架,形成整体联动格局。将特色产业全生命周期“一链办”改革列入《**市推进政务服务“全链通办”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组织12个县区(新区)分别形成特色产业全生命周期“一链办”改革子方案,初步架构起市、县区(新区)整体联动服务格局。二是梳清单,囊括政策发展红利。针对木材加工、螺蛳粉原材料生产、林业、香杉生态板、茶叶加工、餐饮服务业、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10个特色产业,分别梳理形成全生命周期“一链办”服务清单,将各特色产业发展享受的政策红利统一涵盖,推动各项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三是重特色,提供个性化全周期服务。针对各产业特色,合理划分阶段,压缩审批时限,简化整合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