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桩你有几岁》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创作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聆听歌曲击拍的方式,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2、在交流、合作、表演、创作活动中,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及力度记号“f、p”,懂得其在歌曲中的表达作用。指导学生用优美热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树林旁发现树桩时的喜悦心情。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初步体会成功的喜悦。3、培养孩子们的演唱兴趣。教学重点: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教学难点:教学中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简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做律动。2、故事创设情境师:(出示教学图片)一天早晨,一只蜗牛从树林里出来,看见一条美丽的小河,它刚想喝一点水,突然听见很奇怪的声音(教师模仿伐树的动作),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出来吗?生:伐树的声音,吱——吱——师:大树倒了,发出沉闷的声响(提示学生模仿声音)生:轰——师:小蜗牛吓一一跳,它回过头,看见了——生:一个大大的树桩。师:它爬上了树桩,又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生:它看见许多圆圈,它会说……师:这时另一只蜗牛爬了过来,它是一只很有学问的蜗牛,你猜它又会说些什么?生:畅所欲言师:谁愿意给刚才故事起个题目?生:思考、发言二、感受、探究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愿意听一听关于它的歌曲吗?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学生初次听赏,感受歌曲的旋律、节拍特点,理解歌曲内容。师:你感受到歌曲是怎样的?生:歌曲是三拍子的……师:你们还想再听一遍吗?好,那你能边听边用自己最喜欢的三拍子的击拍方式来表现歌曲吗?生:自由选择击拍方式感受歌曲。师:听完了歌曲,两只小蜗牛给我们带来一道题,想考考我们的眼力和听力,(出示旋律卡片)谁能说说这两条旋律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回答出一条有顿音记号,另一条没有。另外,其中一条旋律里有一个陌生的音符,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识记附点四分音符。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两条旋律(教师弹奏两条旋律),谁能感受到两者有什么区别?生:(听辨后自由发言)三、自主、合作学习1、观察(自主学习)师:(出示大歌篇)请仔细观察,有新发现吗?生:歌曲中有两个英文字母“f、p”,还有一个“”标记和符号“>”,还有一句旋律和我们刚才哼唱的一样。师:“f、p”都是力度记号,“f”代表强,“p”表示弱。敲钟声音特别强,我们一起来模仿——生:“当——”师:秒针走动声音弱,我们一起来学学——生:“嚓嚓嚓嚓”师:我们还可以用拍击身体不同部位的方法来表现强弱。生: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师:歌谱中的延长记号(指出位置),表示下面对应的音或词要唱得再长一些教师示范。渐弱记号(指出位置)也是力度记号的一种,但它是逐渐由强到弱的,谁能想出生活中哪些声音是由强到弱的?生:举例如火车开走“咔嚓咔嚓……”山谷回音等。2、歌曲学唱(全作学习)师:我们一起随琴来演唱一遍,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好吗?生:随琴齐唱或哼唱,能力稍弱的学生可在心里默唱。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师生接龙唱,生生接龙唱的方法。(教师弹琴3-4遍,每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力度记号的运用,表情的运用,每弹一遍速度逐渐快一点。)3、歌曲艺术处理(交流学习)师:同学们唱得很流畅,很准确,但是我们怎样唱才能唱得更动听呢?生:讨论、交流、发言(启发学生演唱时做到自信、有表情)学生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