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幸福是什么》【设计理念】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成名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结合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了解和激发学生对“幸福”强烈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建构“幸福”的知识。同时,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探索成功、积极发现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享受学习”的境界!【学习任务分析】《幸福是什么》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属于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者分析】学生是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该内容的,该阶段学生的普遍年龄是10周岁,位于小学的高段。学生在领悟作者表达方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他们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既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善于质疑,乐于探索,但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多。在思维上,他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的方式领悟幸福是什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拼音认识6个生字,会读会写6个生字。教学难点:课文中所讲的幸福含义的体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渗透新知(一)PPT出示名人名言:a、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b、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c、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d、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提问】在这些名人眼里幸福又是什么样的?(二)揭示课题:幸福是什么【引导】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幸福是什么》,齐读课题二、探究学习,领悟新知(一)畅所欲言,谈幸福【提问】那在你的脑海里,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样的?学情预设:学生会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教师就这些小事中的部分点适当地引申出人生(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认识6个生字,会读会写6个生字;(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识与技能:(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朗读感悟三个牧童寻求幸福的经过及体会。过程与方法:相互支持有机统一(1)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幸福的含义;(2)学会在生活中体会幸福。情感态度价值观:意义。(二)身临其境,论幸福1、明确学习目标【引导】那究竟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故事主要又讲了什么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两个问题。2、检查预习情况(1)PPT展示词语:彼此铁锹树杈诧异耕地义务师生活动:教师指名若干学生认读词语,其他学生纠错。【归纳】教师重点指导“杈”读第四声,不要与方言混淆,引导理解“义务”的意思。(2)师生活动:教师抽3——4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之后同桌之间互读,并给与评价。3、阅读课文,感知幸福活动: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和同桌交流。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交流。师生活动: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若干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4、快速阅读,重点感悟【提问】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幸福的呢?【讨论】三个牧童在十年中分别做了些什么?他们认为幸福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找出关键词填入表格中。并反复朗读这些句子,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方法:边读边画。)师生活动:全班交流。指名展示读勾画出的句子,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