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九色鹿主备人:陈云霞教材分析:《九色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民间故事: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喜欢阅读,也很容易明白道理。这篇课文有几个词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知恩图报、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在教学中可抓住“恩”“义”“信”“利”展开教学,在对比中赏析人物。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只好”、“竟然”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遵守诺言、知恩图报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好人物对话。3、抓住关键成语概括文章大意,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由敦煌壁画导入)(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解说。课件自动播放。结束导入后,单击鼠标,出示课题。)导入解说词: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有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揭题(让我们一起写下她的名字)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觉)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2)对于较长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读通为止。(3)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读情况,老师想分享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1)出示生字词,挣扎气愤肮脏无辜调达调集泄露暴露发誓斥责发财皇榜灵魂残害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2)交流(一)第一行绿色通道中的字会读了吗?谁来挑战一下挣扎气愤肮脏无辜(评价,读正确,借助动作、神态、语气读出理解。)(二)调达调集泄露暴露多音字读准了吗?(1)提醒“调”。(2)露有两个读音,都有显现的意思,露一般用于书面语,露一般用于口语,泄露在文中出现在九色鹿说的话里,确定读音。(三)发誓斥责发财皇榜灵魂残害这是课文中的一类生字,能不能写好它们?(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最易错。重点指导“誓”的书写:折、言为誓,古人发誓时,常常手拿枝条,说完后就把枝条折断,意思是如果食言,就会像这枝条一样,一折两断)描红仿写(四)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1)读,说这组成语有什么特点?(2)那么调达到底做了什么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事?请你再认真地读课文,看看调达见了什么利,忘了谁的义?(3)交流:见了什么利?忘了谁的义?(4)这种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的行为就叫——见利忘义。这种违背诚信抛弃道义的行为就叫——背信弃义。这种用仇恨报答恩惠的行为就叫——恩将仇报。(5)齐读这三个词语,读出你的感受。3、根据出示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是啊,九色鹿救起了调达,调达却出卖了九色鹿。板书:看了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三、合作朗读,有声有色。1、《九色鹿》这个故事千百年来深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就是因为故事谴责了贪心与负义,颂扬了善良与正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想怎么读?(分角色朗读,分情节朗读)2、师:现在,每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你们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要争取读得有声有色!3、师:哪组同学愿意向全班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风采?(相机指导)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