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提高练习课的有效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练习课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之一,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把知识提升,让学生达到内化,形成学生自身的技能,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练习课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教师忽视了练习课的重要意义,不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上,对练习课像例行公事般敷衍应付,习题设计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缺乏与生活的联系。教师一般照搬课本的练习题,采用让学生练一题校对一题的练习形式,缺乏生活味,丝毫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练习效果。真正的练习课教学应该切实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立信心,让练习课充满活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并执教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这一内容,有一些体会与思考,现介绍如下。二、案例描述片段一:师:在实际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也并不总是求6个面的总面积。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问题各是求几个面的面积?师:我们教室有一个新的长方体铁皮柜(教师指着铁皮柜),做这个铁皮柜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是求几个面的面积?生:6个。师:这个铁皮柜占地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生:1个。师:为什么只是1个面呀?生:因为只有下面是占地的,所以只是求1个面的面积。师:那靠墙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又是求几个面的面积?生:2个。师:是哪2个面?生:右面和后面。师: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电线槽(教师指着教室里的一节电线槽),电线槽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体。师:做一节电线槽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塑料是求几个面的面积?生1:3个。生2:应该是求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1生3:电线要从电线槽的上下通过,所以没有上下面,是求4个面的面积。师:说得真清楚,确实是求4个面的面积。(教师拿起事先准备的一节电线槽让学生观察,以加深认识。)师:粉刷教室里的一根长方体柱子(教师指着其中一根柱子),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生:3个。师:我们班是用一个长方体月饼盒来装粉笔的(教师拿起无盖的月饼盒),做这样一个铁盒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是求几个面的面积?生:5个。师:少了哪个面?生:上面。师: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有关问题时,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明白在实际生活中,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也并不总是求6个面的总面积。在解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有关问题时,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片段二:师:下面老师这里有4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的哪些面的面积,然后再列出算式解答。(课件出示题目)商场里有一个装大米的塑料箱(上面没有盖),长1.5m,宽1m,高0.8m。(1)制作这样一个塑料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塑料?师:这个塑料箱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体。师:制作这样一个塑料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塑料是求哪些面的面积?生1:是求塑料箱5个面的面积。生2:是求塑料箱前后、左右与下面5个面的面积。师:为什么不是求6个面的面积,而是5个面的面积?生:因为这个塑料箱上面没有盖。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汇报、交流。)生1:1.5×1+1.5×0.8×2+1×0.8×2=5.5(㎡)。生2:1.5×1+(1.5×0.8+1×0.8)×2=5.5(㎡)。生3:1.5×1×2+1.5×0.8×2+1×0.8×2-1.5×1=5.5(㎡)。2生4:(1.5×1+1.5×0.8+1×0.8)×2-1.5×1=5.5(㎡)师:同学们真棒!能想出这么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掌握得很不错。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生:有!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2)、(3)、(4)三个问题。(2)如果把塑料箱放在地上,它占地多少平方米?(3)这个塑料箱外面四周都是白色的,底面是蓝色的,白色面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4)在塑料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m,贴这个塑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