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模拟试卷16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下列各处名胜,按纬度由高向低,依次排列的是:A.岳阳楼、日月潭、秦兵马俑、悬空寺B.秦兵马俑、岳阳楼、日月潭、悬空寺C.日月潭、悬空寺、岳阳楼、秦兵马俑D.悬空寺、秦兵马俑、岳阳楼、日月潭正确答案:D解析: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位于山西省,兵马俑位于陕西省,岳阳楼位于湖南省,日月潭位于台湾。故本题答案选D。2.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的是:A.卡夫卡的《变形记》B.梅特林克的《青鸟》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正确答案:C解析:卡夫卡的《变形记》属于表现主义流派的代表作,故A不选;梅特林克的《青鸟》属于象征主义流派的代表作,故B不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戏剧流派的代表作,故D不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其主张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述,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是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3.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A.降低税率B.提高利率C.缩减财政支出D.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正确答案:A解析:经济衰退时一般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配合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4.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A.目不识丁B.目不见睫C.目不窥园D.目无全牛正确答案:D解析:“目不识丁”比喻很少受过教育或没有受过教育,从哲学角度上就是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目不见睫”是眼睛见不着睫毛,比喻为人不明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目不窥园”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目无全牛”典出《庄子.养生主》,是说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见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故本题答案选D。5.下列哪种情形成立犯罪中止?A.程某与赵某共谋盗窃,并约定次日晚10点一同去盗窃某银行,后程某害怕,便劝赵某别去了。赵某没有听从,一人盗窃了银行,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B.刘某为了杀人,四处购买枪支,结果尚未购到枪支就被公安部门逮捕C.元某在银行外截住刚取款的高某,威胁其交出所取款项,高某哀求说这是给老母亲治病的钱,元某怜悯高某,于是放弃了抢劫D.吴某守候在某纺织厂夜班女工回宿舍的路上,见过来一人便扑了上去,正欲强奸,却发现对方是男性,于是停止了强奸行为正确答案:C解析:共犯人要想成立中止,必须有效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A选项中.程某并未有效阻止其他共犯人继续进行犯罪,因此不成立中止,A项不正确。为了杀人购买枪支,尚处于犯罪预备阶段,行为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犯罪,构成犯罪预备,所以选项B项不正确。元某成立犯罪中止,因为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项符合《刑法》第24条中止犯的特征。吴某欲实施强奸行为,却发现对象是男性致使强奸行为无法实施,属于不能犯的情形,因此选项D不正确。本题应选C。6.下列有关利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降低利率、收紧信贷B.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C.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D.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正确答案:A解析: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故本题答案选A。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