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3年9月)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之所以“哂”子路,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作答。(1)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空格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上海书展不仅成为广大读者和市民的读书嘉年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想象力的“书+x”跨界交融新格局,正在上海书展显现并日趋成熟。①充分满足了读者对阅读多样性的审美需求。①在这里,阅读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①书、文创、互动搭配融合、线上与线下的彼此导流①也是吸引出版行业全产业链各环节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下面这则招领启事的划线部分有三处语句表达不当,请找出其中一处并修改。招领启事本人昨天下午有幸在操场篮球架下上拾获一个黑色钱包(甲),内有现金200元和紫色交通卡一张(乙)。故张贴此“启事”(丙),烦请失主前来认领。(丁)高三(1)班王红2023年7月16日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艺术的公共话语》自序(节选)姜俊①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罗伯特·尧斯开创了“接受美学”。与关注艺术创作的“生产美学”不同,“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从受众出发,从作品的接受出发。尧斯认为,作品在没有被阅读之前只是一件半成品;只有当它被人阅读,并进入讨论和批评,作品才得以成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①而在艺术作品和公众之间,艺术写作扮演了一个桥梁的角色。它的基础正是在于从“观众”和“读者”的视角出发,引导广大的公众以自己的方式打开一扇通往艺术作品背后的那个“世界”的大门,或海德格尔意义上“真理”,从而在公共的对话、讨论和批判中看到艺术的意义。(2021年7月6日)材料二《艺术的公共话语》序(节选)余明①由近及远,艺术的公共话语在其时间源流上有着多重起源。最近的,也是姜俊着力最深的,是伴随着横亘整个20世纪战争与经济危机而兴起的调节型艺术公共机制。为了让曾在世界性危机中躁动不安的公众和艺术家能够重新获得稳定幸福感,政府试图释出某些可调节的社会空间,让公众的各种情感可以在其中得到自由表达。比如,通过艺术作品和展览,让某些不可见的欲望或愤遭变得可见,就可以在一2定意义上纾解、安慰和转化这些情绪,从而让社会更持续健康地运行。①但要求思考而后明的,是书中的另一重根源:在现代历史中,艺术的公共话语绝不可缺的批判性根源。社会不同于家庭和国家,它是所有平等公民操持生活、交流交往,并可基于其相对自由的生活来形成共同规范的所在。这就为一种现代公共话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人们可以从拥有平等身份者的日常交际及理性协商出发,去追求自己所承认和要求的实践效果。这样一来,在整个现代开端时,对旧有权力结构(无论那是神权的、王权的或父权的)的批判就有了充分理由。几乎所有启蒙艺术家和思想家都分享着这样的根本信念: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去为自己的生活和规范主张做论证及辩护,并且重视他人运用公共话语对之进行的反驳和批判。姜俊跟随哈贝马斯的传统,将书名定为《艺术的公共话语》时,他当然自觉地继承了这一批判性的信念。(2021年6月12日)材料三从《奇葩说》看公共对话机制的养成(节选)姜俊①《奇葩说》是被娱乐化了的辩论竞赛。今天我们期待一种可以实现平等协商和对话的公共领域,我们希望尽量的隔绝权力对事实的改写,哪怕多么渺茫。在那里每一个主体都可以暂时悬置自己的权力,尽可能的用语言去论述、表达、用逻辑的话语去理论,去争取对方的支持,同时可以耐心的倾听,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使无法求同存异的解决争端和问题,也可以使得问题在各个层面和角度被充分的展开。①《奇葩说》中最为关键的是“说”字——话语、论证、批判。今天在智能算法的帮助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