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的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主要是了解到家乡环境在恶化,意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参加到环保活动中来。本课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家乡环境亮黄牌即发现家乡的环境问题;第二部分:为什么会这样?调查取证分析问题板块;第三部分:调查结果发布会:第四部:分家乡的环保行动,了解政府的环保行为;第五部分:我为家乡环保提建议,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2、教学理念:通过听故事激发兴趣,看图思考,调查汇报,提出建议,行为辨析,画环保宣传画,活动延伸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感悟到家乡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学生为家乡环保作力所能及的事。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家乡生态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法与途径:通过调查、访问,获得资料,了解家乡环境恶化的原因。情感与态度: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5、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环境出现的问题。讨论感悟法: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自己以后的环保方案。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理解环保的迫切性。【教学准备】教师:与环境有关的图片、调查表、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图片【教学活动及过程】0(一)欣赏故事,分析原因1、课件出示《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三年级学过的一篇文章,讲了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2、讨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从小山村消失的这一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二)了解环境变化,调查变化的原因。1、了解环境在变化(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环境的图片)a.说一说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答:生活垃圾增多;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增加;自然灾害增加等。)b.课件出示:环境污染,旱灾,空气污染,沙尘暴等图片。c.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插图及文字说明,使学生明白,我们周围有许多污染环境的现象存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教师出示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环保刻不容缓。)2、“为什么会这样”讨论会a.学生交流自己关于环境污染产生原因的观点。b.自由组合: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环境问题组成调查小组。c.交流确定调查表的前三项内容。d.指导学生,按照调查表的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进行填写。调查人姓名调查内容调查方式1调查记录3、调查结果发布会a.教师导入: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影响我们生活环境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调查,下面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吧!b.各小组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c.学生谈自己的收获。d.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4、环保资料交流会(设计意图:教学时从学生了解并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针对具体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分类调查、访问,获得资料,了解家乡环境恶化的原因。)(三)家乡的环保行动我们家乡的政府和人民,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家乡的环境。1、让学生看71页的内容了解政府的环保行动。2、你还知道国家和当地政府为保护和改善家乡环境,实施了哪些措施和行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政府的环保行动。)(四)我为家乡环保提建议1.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好建议。2.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好建议写在教材第73页空白处。在家里,我要做环保的带头者,我能———————————带动全家人。在学校里,我要做环保的执行者,我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在社会中,我要做环保的宣传者,我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