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讲述了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赞扬了公仪休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品质。课文剧情简单,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学情分析:1、本课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此类课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中的人物、年代离学生较远。2.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能自行解决,对词语的理解,他们也可以借助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不需要多花功夫。教学理念:剧本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明显本文安排在了小学中年级,显然,对于“矛盾冲突明显”这一特点不需太多理解,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要注重学生个体的角色体验、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真真切切地去理解。还要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来激活整个课堂。只有在课堂上联系课内课外,积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他们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谜游戏-----猜人名,引出“公仪休”2、公仪休?他姓什么?公仪,复姓,简介公仪休。3、揭题:公仪休拒收礼物【设计意图:1、游戏的形式引出人物,让学生更有兴趣。2、对于“公仪”这个复姓学生多数不知,需做简单介绍。】二、初读正音.1、出示词语,正音:宰相盛情务必大夫呕吐法纪恍然大悟无可奈何(1)读准“大夫”的读音,你认为该选哪个读音?大夫(dàfū)官职的一种,比宰相低一等级,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大夫(dàifu)医生(2)有没有不懂的词语,相机解释。2、指导读好下列句子:“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设计意图:1、读好几个多音字及文中难读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2、关于“大夫”:出示两种读音和含义,让学生自己发现在本文中该读哪种音。3、这一大段话难读且是本文理解重点,帮助学生读通顺更有助于后面的理解。】三、感知剧本1、发现本文与以前学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1)时间、地点、人物的交代很特别。在开头就交代。(2)这是一个独幕剧。“独”意思是“一”,文中哪些地方提示你只有一幕了?(幕起,幕落)独幕剧,一地,一时,一事。简单介绍多幕剧。(3)(台词)(出示开头两句对话,然后让学生浏览全文对话)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这就是台词。(4)(舞台说明)“[”和“()”里的内容,注意:“[”只有半边,是剧本的特殊用法——引导学生发现舞台说明主要交代什么?(舞台布景和人物活动、剧本中主要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2、介绍:世界上最短的独幕剧《只有一条狗》,全剧只有24个字:(幕起)一条街,黑夜,冷极了,一个人也没有。一条狗慢慢跑过这条街。(幕下)【设计意图:1、让学生自己发现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这比教师直接灌输要易于理解。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归纳剧本的几个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剧本。2、拓展介绍最短的的一个独幕剧,意在引起学生对独幕剧的兴趣,也再次深刻理解独幕剧的特点。】四、简介历史1、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两条大活鲤鱼)两条大活鲤鱼能算得上什么礼物?春秋时期人们已把鲤鱼作为贵重礼品互相馈赠。孔子得了儿子,国君便送去鲤鱼作贺礼,因此孔子为他的儿子起名为“鲤”。从那以后,人们用鲤鱼传达家信,编写“鲤鱼跳龙门”一类的故事,传达吉祥如意的祝福。由此可以看出,鲤鱼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礼品,更何况是两条大活鲤鱼。【设计意图:1、为什么要送鲤鱼?学生都知道是因为公仪休爱吃鱼,但深刻解读文本后发现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觉得需要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