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南京路初级中学《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主备课教师方莉二次备课教师教学班级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三课《冰心诗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2、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过程与方法: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读中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教学难点: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选择阎维文的《母亲》、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和满文军的《懂你》三首歌曲在合适的时候插入教学过程,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方法重点讲解,及时引导,适时点拨学法指导朗读——品味——思考——感悟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个性思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母亲》、《纸船》一、导入以毛阿敏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二、简介作者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临渭区南京路初级中学《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爱”的哲学——自然、童真、母爱。三、赏析《母亲》和《纸船》,体悟真情(一)《母亲》1、学生听教师范读。2、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母亲》,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3、小组合作探究:(1)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明确: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或感情受到了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4、激情体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这种体验吗?(播放歌曲:阎维文《母亲》,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体验或讲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5、请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二)《纸船》1、导入过渡:母爱是润物的春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正因为有如此深重的母爱,一旦离开母亲,才会有对母亲浓烈的思念。下面来看看《纸船》是如何来表达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的。2、补充背景: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临渭区南京路初级中学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3、学生大声朗读《纸船》。(1)注意: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2)说说诗歌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4、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1)“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诗人要用纸叠成纸船,用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2)“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心田中)(3)纸船不会飘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得“叠着叠着”?(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唯一方式),请你模拟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态。(4)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想象奇特,想象母亲梦见纸船。强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全诗的高潮所在。)(5)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诗人采用“卒章而显其志”的方法,把实的物象和虚的物象,把眼前的实的意境与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