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将欲乍开时,早有美育润心头【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可见,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身心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处于萌芽、形成的非成熟期,班主任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班主任美育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可见,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身心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处于萌芽、形成的非成熟期,班主任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小学阶段一直不变,教育教学得法,那么对其影响之深不言而喻。做为一名班主任,除了紧紧地抓住德育、智育、体育之外,还要加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帮助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班主任要成为美的使者。王国维说:“教师为儿童之表率,故欲举美育之功,则教者自身不可不先为审美的。”因此,要让学生会审美,班主任应先会审美,成为美的使者。“当赏心悦目(耳)之际,正是潜移默化地起美育感化作用之时”。这里的“美”并不是说美术班的同学能够画出几幅漂亮的画,也不是音乐班的同学会唱几首好听的歌曲。这种“美”应该是通过某种方式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由于小学生的发现力和感受力是有限的、浅显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就需要班主任或课任老师在与孩子共同审美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尤其在对自然美的观赏中应引导学生审美注意力和看到的、听到的,从校园美、人物美、景物美、社会美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告诉他们为什么美,美在哪里。二、提醒学生:美要靠你我的双手来创造校园中、班级内,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以美的标准把教室内的桌凳摆放得整整齐齐,把教室内的学习园地、名言条幅布置得匀称、悦目,虽然学生年龄小,但也要告诉他们,每一条幅的设计,都有很大的学间,它在整体占什么位置,在这一部分中又占在什么位置上,经过久而久之的训练,学生的设计也就处处能体现美了。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在班内放置一些植物如花卉、盆景,使人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休息,而且以无声的语言塑造着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自己创造美,可以学会自觉地维护美,从而培养起爱护公物和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三、启发学生:让美插上想像的翅膀小学语文课本中,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教学情境是无法直接进入的,由于年代相隔久远,学生很难想像或还原当时人物的情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通过描述,把学生带入想象中,尤其是一些抒情的、富有幻想的,这更需要用描述来启动学生。《珍贵的教科书》写的是一个充满壮美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中的指导员为了一捆教科书,英勇牺牲,我深情的描述着:“敌机无情的扔下了火弹,“我”被炸晕过去了,当我醒来时,我看见张指导员倒在血泊里。我是怎样呼唤指倒员的,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又会怎样呼唤呢?学生进入想象仿佛回到战争年代,眼见感人场景,都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四、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美的塑造有一首歌写的好“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我们学生虽达不到这个要求。但也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从学生的常规训练中塑造美。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特别是在学生面前,衣着要朴素、整洁、大方这样能给学生以端庄、沉稳的美好印象。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增强对衣着美的感知,再者,班主任姿态要文雅,表情要和蔼,在教育学生时,使用文明礼貌语言,言语中要体现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关心、爱护,以及殷殷深情,而切忌使用污言秽语,更不能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