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标点的运用一、基础知识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1、句号:。表示句子完整,结束。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2、问号:?表示疑问。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3、感叹号:!表示惊喜和感叹。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感叹号。4、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5、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分号。(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qiáng)薇(wēi)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6、冒号::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同志们,朋友们:我们现在开会了。)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故宫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7、引号:‘’单引号“”双引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老人说:“你说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8、破折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王刚说。)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呜——”火车开动了。)9、省略号:……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仙子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二、典例剖析母亲·我·狗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作饭。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频繁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