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颇”7个生字新词。理解“莞尔一笑”一词。2.过程与方法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达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教学准备: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教学过程:一、揭题1、播放美丽的图片(学生谈感受)2、师: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德国,去领略德国不一样的风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学生齐读课题(2)师提醒:谁的花,又是让人让谁看?二、检查生词新词1.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颇(1)师:读得好,字正腔圆,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你是如何理解的?(2)理解“莞尔一笑”师总结:“莞尔一笑”指的是女孩子微微的笑。三、出示自学要求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完成自学要求,同时,教师巡视,不断提醒学生学习的坐姿。四、在交流中品读在品读中感悟一)交流“描写德国人爱养花”的语句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强调“家家户户”2、通过朗读让学生学生体会德国人养花方式的独特。体会德国人养花与我们有什么不同?(1)师提问:德国人把花都栽种在……?在屋子里的时候只能看到……?学生接读后面的句子。(2)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德国人这样独特的养花方式,是因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是的,德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做同样的一件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从同学们的读中,感受到了这样独特的做法,在德国人看来,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所以女房东对我的疑问只是莞尔一笑。过渡:德国人不但爱养花,他们养的花还非常的美,下面我们就来交流花美的句子。二)交流“描写花美”的语句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1、指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师:找出最能体会出花美的词语。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多么富有诗意的词啊?你理解吗?生:解释词语的意思。师:解释的真好,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如你们说的那样。师放课件。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语,我们就美美的读读吧!生读。2、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引导学生能在习作中运用这两个词。3、创设意境(1)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好,我想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2)生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师评价这么美,那把你所想的画面读一读。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想象,交流。4、指导情感朗读主要采用引读法朗读“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果你放学回家走在这如花的街头,你会……如果你今天遇到了烦心的是,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过渡: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他们都把花重在临街的窗户旁,都把自家的花让别人看,作者把这一奇特的现象概括了8个字,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5、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引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并板书。首先用文中的语言来理解这句话,其次,结合生活实际再来感悟。完成“说一说”环节: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就是我为别人,别人为我。三)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过渡: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季先生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