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理化实验面临问题的思考》康鸿鸽刘集初中对初中理化实验面临问题的思考内容摘要:初中理化实验在农村初中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兴趣不高,实验活动开展不畅;农村初中理化教学由于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教学改革的起步迟,速度比较慢;教师怕麻烦,行动上缺乏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多以教学成绩为主;为此,我们农村教师要寻找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同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使学生享受实验的乐趣,以建立“成功—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关键词:农村焦点问题应对措施思考一、困扰农村教育的几个焦点问题(一)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狭窄尽管在现在社会,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但和城镇、城市相比,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仍然很狭窄。如学生借阅图书,也只限于自己购买;农村拥有电脑及上网率还很低;获取知识的途径仅限于书本、电视及广播。(二)学校和家庭教育失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孩子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造成家庭教育失控。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三)学习主动性不高对于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四)读书无用论回潮在农村,“读书有啥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还不如在家种地,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中学就辍学回家了。再有就是现在的职业教育学校竞争激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做要求,导致学生如果上不了高中,读不了大学,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好坏一个样的思想严重。(五)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学校现代化达标创建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有些教师依旧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再有一部分老师现代化设备还不会使用或是使用水平有限,根本不能将其功能完全开发出来。还有,就是教师出外学习机会少,即使有机会,由于名额有限,加之资金困难,也只能到领导层,一线教师难有机会学习培训,只以上这些,是困扰农村教育的诸多因素中的一部分,要解决这些问题,让所有农村中学生乐学,需要我们全体农村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尤其是一线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符合农村教育的学习策略。物理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应成为联系理化和日常生活的纽带。(六)实验教学的模式陈旧。实验教学普遍存在演示实验——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教师“演戏”的成分多,并且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连有限的一些演示实验也省略了,有的甚至敷衍了事,没有充分利用其直观性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学生分组实验——只是“依葫芦画瓢”,按现成的步骤和方法去做实验,被动地“照方配药”,机械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出同样的结论。有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