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鞍山市钢西路西、达旗街北保障性住宅小区工程,位于鞍山市钢西路西、达旗街北,建筑面积:228207平方米(包括12栋30层高层住宅,小区总占地面积:36697.9平方米。工程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2级。本工程施工现场设置10台塔吊,塔吊编号见布置图。吊运分工如下:1#塔吊布置在1楼南侧,负责1楼的材料运输;2#塔吊布置在2楼南侧,负责2楼的材料运输;4#塔吊布置在4楼南侧,负责4楼的材料运输;5#塔吊布置在5楼南侧,负责5楼的材料运输;3#塔吊布置在3楼东北侧,负责3、6楼的材料运输6#7#塔吊布置在7楼北侧,负责6、7楼的材料运输8#塔吊布置在8楼北侧,负责8楼的材料运输9#塔吊布置在9楼北侧,负9楼的材料运输10#塔吊布置在10楼北侧,负责10楼的材料运输11#12#塔吊布置在11楼12楼中间靠东侧,负责11、12楼的材料运输1#、4#、5#、8#、9#塔吊均为QTZ40型、起重臂长度47.5m、最大起重量6.0T;2#塔吊为QTZ50型、起重臂长度51.3m、最大起重6.0T;3#、6#7#、10#、11#12#塔吊均为QTZ63型、起重臂长度55m、最大起重量6.0T。由于施工场地限制,按照布置图所示,多台塔吊有效旋转半径内有相交覆盖区:1#、2#、4#、5#互相交叉,2#与3#,3#与6#7#,6#7#与10#,10#与11#12#,11#12#与9#,9#与8#,8#与5#,8#与6#7#,9#与10#塔吊塔臂均存在相互交叉。因此制定有效的塔吊防碰撞措施尤为重要,经现场查看特制定以下防碰撞措施。二、编制依据2.1《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2.2《QTZ40塔机使用说明书》、《QT50塔机使用说明书》、《QTZ63塔机使用说明书》三、防碰撞施工措施3.1塔吊在水平面方向的防碰撞措施3.1.1低位塔吊的起重臂端部与高位塔吊塔身之间防碰撞措施。塔吊在现场的定位布置是关键,可通过严格控制两台塔吊之间的位置关系,来预防低位塔吊的起重臂端部碰撞高位塔吊的塔身。依据《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中的10.5之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由塔吊现场平面布置可知,2#5#塔身距离44m,塔吊距离不能满足此条件,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处于低位的塔机,其回转限位应调至小于一圈(应尽量保证2#塔吊处于低位),臂端部距高位塔机的塔身面2米左右时起重臂应停止转动。(2)指挥人员及司机,应根据当时风力、起重臂的惯性及时采取停转措施,尤其是夜间作业应严格按此要求进行施工。(3)塔机停机后应采取地锚牵拉措施,使起重臂的不能与高位塔机的塔身碰撞。其它相邻塔吊距离满足安全规程要求,低位的塔吊的臂架端部与相邻塔吊的塔身之间的距离均大于2米,满足了施工需要,克服了处于低位的塔吊的起重臂端部与高位的塔吊之间的碰撞。3.2塔吊在垂直方向的防碰撞措施3.2.1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起重钢丝绳之间防碰撞措施。高位塔吊的起重钢丝绳位于低位塔吊超重臂工作区间时,有可能引起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钢丝绳发生碰撞事故。为杜绝此类事故发生,各队需配备有合格操作证和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信号指挥工,确保指挥塔吊回转作业时,低位的起重臂不碰撞高位的起重钢丝绳。当现场风速达到六级,相当于风速达到10.8~13.8米/秒时,塔吊必须停止作业;前臂和塔身四周采取拉接固定措施,以防止塔机受侧向风力自由回转撞击临近塔吊。另外,塔机租赁公司配备操作熟练、有责任心的塔吊司机为现场服务,塔吊在每次使用后或在非工作状态下,将塔吊的吊钩升至顶端,同时将起重小车走到起重臂根部。3.2.2高位塔吊的起重臂下端与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上端防碰撞措施由于相邻塔吊的作业面有交叉处,所以低位塔吊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臂有可能发生碰撞。为此,塔吊安装时高塔起重臂比低塔起重臂高差不小于5米,高塔起重臂下端距低塔起重臂拉杆上端高差不小于2.5米。如此,能保证低塔起重臂拉杆上端距大臂下端的距离控制在2米以上,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中的10.5之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本工程塔吊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