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美育渗透南川三中:程联华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科学体系的结构中,一直是一个最基本的门类,在中学的各种科目中,它同样是一门最基本的主课。数学以它的确切性、抽象性、严密性和它运用的广泛性而表现出自己显著的特点。数学思维的过程,常常与概念、符号、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抽象的东西密不可分,因此它也往往使人产生这样的误解:以为数学仅仅是一门运用逻辑思维的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科学,数学老师的责任也就在于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一些学生也视数学为乏味的伤脑筋的一门课,有的甚至谈“数”色变,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愉悦感,表面看来,数学中的各种符号、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等十分抽象,其实,数学王国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殿堂,是一门很美的学科。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具有至高无上的美——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罗克拉斯则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蕴含的数字之美、几何图形之美、拓展创造之美、数学思想之美,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她同样充满着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只要我们充分发掘数学中的审美因素,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内容当中,并以此作为数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可以起到以美促智,智美互补的效果。一,就中学数学所表现的美而言,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称美。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几何图形的圆、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等都表现出一种对称美:而某些数的运算结果,也表现出一种对称美。例: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等等。二是巧合美。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戏剧、小说,往往以故事情节和人物际遇的巧合,使观众和读者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和满足。数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这种功能。如一个数的个位数是偶数,这个数就必然被2整除。如果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则这个数一定能被3整除;如果一个数的奇位数的数字之和同偶数位的数字之和相减所得的差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1整除。又如,某两位数个位数是5,这个数的平方,个位和十位必等于25,而高位数是该数的十位数字加1再乘以十位数字的积,如此等等。表面看来,这种运算的结果是一种巧合,实际有它的科学必然性。这种巧合同戏剧小说的巧合一样,同样,会引起人们的惊异和赞叹,只要我们稍加点拨,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在心灵上得到一种审美的快感。三是图形的形状美。表示时空的量关系的坐标轴,就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如纵轴,不仅表示量的增加,也蕴容有挺拔向上,给人以力的美感。横轴有如时间的延伸,给人以平稳开阔的愉悦,而反映某种变化的轨迹曲线,则给人以优美、柔和流畅的联想。不同的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和圆等几何图形,也具有丰富多采的美的形态。若采用适当的形式把这些美的因素融化到教学的内容中,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加深他们的印象。二.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教育第一、抓住学生思维特点进行美的教育�4Kt槪�<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具体实物的支持或生动的表象与之联系,思维到达了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但仍然带有强烈的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中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Kt槪�<第二、抓住学生的想象特点进行美的教育�4Kt槪�<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想象。中学生正处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和想象的年龄段,丰富的想象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想象为基本特征的数学教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教师通过有感染力的言辞和富有情感的表达引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乏味的计算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便于乐于接受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和创造,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数学的美,获得美的享受。第三、抓住学生情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