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喀什老城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前城内建筑以土木、砖石结构为主,危旧房安全隐患严重。2010年,喀什正式启动老城改造。与传统拆旧城建新城异地安置的改造模式不同,喀什老城采取“一户一设计”保留建筑特色和老城肌理的理念,探索了一条不增容、不依赖房地产的就地自主更新模式。2015年喀什老城景区被授予国家5A级景区称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异地安置改造模式相比,喀什老城改造模式()A.扩展了城区范围B.节约了土地利用C.降低了人口密度D.优化了功能分区2.喀什老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有()①改善生活环境②缓解交通拥堵③延续传统文化④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喀什老城改造模式难以在同级别城市中大规模推广,主要影响因素是()A历史文化价值B.居住人口规模C.土地出让价格D.拆迁安置难度【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与传统拆旧城建新城异地安置的改造模式相比,喀什老城改造模式在原地地安置,可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B正确;喀什老城改造模式没有扩展城区范围,A错误;不知道两种模式的用地面积大小,无法判断人口密度是增大了,还是缩小了,C错误;异地安置建新城更有利于优化功能分区,D错误。故答案选B。【2题详解】以前城内建筑以土木、砖石结构为主,危旧房安全隐患严重,采用新改造模式可以改善居住条件,①正确;喀什老城地处少数民族聚集区,新改造模式在原地安置、就地更新,保留了喀什老城区,有利于延续传统文化,③正确;缓解交通拥堵不是其主要目的,②错误;老城改造,探索了一条不增容、不依赖房地产的就地自主更新模式,由此可推出老城改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3题详解】喀什老城区历史文化价值高,采用“原地安置、就地更新”改造模式主要是为了延续其传统文化,故难以在其他城市大规模推广,A正确;居住人口规模、土地出让价格和拆迁安置难度是普通城市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不是喀什模式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因而,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就显得格外重要。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下图),盆地内地势平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地的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2~10倍,农业生产高度依赖灌溉。研究表明,灌溉能改变该地灌区小气候,但灌区内降水并未显著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费尔干纳盆地灌区实施灌溉的气候效应在7~8月最显著,主要原因是()①整体气温较高②盛行西风较强③沙尘活动较少④灌溉水量较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灌溉与无灌溉情景下当地降水无显著差异,主要因为()A.空气的湿度小B.大气洁净度高C.对流受到抑制D.地表水易下渗【答案】4.B5.C【解析】【4题详解】据材料“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费尔干纳盆地灌区实施灌溉的气候效应在7~8月最显著,主要原因是因为7~8月份整体气温较高,农作物处于生长期,灌溉水量较大,①④正确;地处内陆,受西风影响较小;夏季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活动较少,②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降水的形成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使空气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较多的凝结核。灌溉与无灌溉情景下当地降水无显著差异,主要因为对流受到抑制,没有大气的抬升运动,不能形成降水,C正确;空气湿度小、大气洁净度高与降水少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况且灌溉条件下空气湿度较大,AB错误;地表水易下渗与降水无关,D错误。故选C。【点睛】在温暖干旱的地区,灌溉促进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得它们更多地向空气中释放水蒸气。当土壤较为湿润的时候,部分太阳能就从加热土壤转化成了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