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良心是一个最古老的道德范畴,是心灵圣殿中的道德统治者。职业良心,是指有着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领悟了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所谓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及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范畴之一,是教师在教育生涯过程中形成的,它体现为教师职业信念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是外部的义务要求内化为教师内心的道德要求和个人品质的结果。如果说教师职业的义务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社会使命,那么教师的职业良心就可以说是一种被教师自觉意识到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对一个教师来说,如果道德要求没有被内化、接受,他是无法正确履行道德义务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良心取决于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一、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1、教师的职业良心可以表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其主要的内涵,我认为有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克尽职守”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责任和纪律的要求。教育工作中的“克尽职守”,重要内涵主要是两条。第一条是从职业规范上说的,教师的良心要求教师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按照社会和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尽职尽责。第二条是从教育效果上说,职业良心要求教师不能误人子弟,要尽全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做不到这两条的教师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玩忽职守,就会受到职业良心的谴责。“自觉工作”的要求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个体和自由的特性。因为教师的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无人监督的。虽然有教育对象的面对,但由于学生的未成熟性,由于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性,学生往往也没有全面监督教师工作及其质量的能力。其次,教师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没有边界和限度的。所以,教师能不能自觉要求自己是教师工作成败或效能高低的决定因素。教师必须有自觉工作的良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有其职业上的特点。这就是他必须对教育对象的成长负责。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亲朋之爱,主要要表现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上。教师的各种质量成为是否真正爱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志。教师对学生发展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够采取放任的态度,并且,教师在纠正学生的缺点时又必须充分考虑到不能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他们的个性成长。现代社会对于个性发展的要求比以往更高,教师良心中对个性培养的要求也会比以往更高。“团结执教”也是教师良心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劳动从其活动过程来看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但教育效果的取得却是集体性的。学生的人格成长,学生的知识及心智水平的提高都是教师群体合力劳动的产物。所以教师的同侪关系不仅是一般的同事关系,而且是一种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教师同事关系方面的良心不是一般人际关系方面的良心,而是职业良心的直接构成部分。教师良心的上述四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教师与社会,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同事之间的道德关系。这四个方面的联系是,它们共同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情感等等。2、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有两个:(1)层次性高。所谓层次性高,是指由于教师劳动的崇高性质,以及教师本人往往对这一崇高的职业及其要求有较高的自觉,所以教师良心在境界上高于一般的职业良心。(2)教育性强》所谓教育性强,是指教师良心的榜样作用和判断教育良心的最终标准是看良心是否真正符合教育事业的要求。二、教师职业良心的修养1、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2、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要规范自己言行,为人师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形象对于学生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力。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形象设计,树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新时期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不仅仅表现在教师的衣着、打扮和外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内在素质。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般形象首先应是具有教学能力,教书,而且是教得好书。3、修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