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问答题)1、简述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焰炬的特点?答:(1)由于高频趋肤效应产生的电屏蔽大大地减缓了原子和离子的扩散,因而是非常灵敏的分析光源,一般元素的检测极限常低于10-8g/mL。(2)激发温度高,可达8000〜10000K,能激发一些在一般火焰中难以激发的元素,且不易生成难熔金属氧化物。(3)放电十分稳定,分析精密度高,偏差系数可小至0.3%。(4)等离子体的自吸效应很小,分析曲线的直线部分可包含含量范围达4〜5个数量级。(5)基体效应小,化学干扰少,通常可用纯水配制标准溶液,或用同一套标准试样溶液来分析几种基体不同的试样。(6)可进行多元素的同时测定,并可同时测定试样的主量、少量及微量成分。2、简述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分析原理?答:(1)高频发生器产生的交变电磁场,使通过等离子体火炬的氩气电离、加速并与其他氩原子碰撞,形成等离子体。(2)过滤或消解处理过的样品经进样器中的雾化器被雾化,并由氩载气带入等离子体火炬中被原子化、电离、激发。(3)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激发或电离时可发射出特征光谱,特征光谱的的强弱与样品中原子浓度有关,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定量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3、发射光谱法定性原理?答:在原子发射光谱条件下,对特定的原子或离子可产生一系列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通过识别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存在与否可进行定性判断元素的存在。4、发射光谱定量原理?答:在一定条件下,谱线强度与基态原子数目成正比,而基态原子数与试样中该元素浓度成正比。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谱线强度与被测元素浓度成正比。5、常用ICP-AES由那几部分组成?并简要说明各部分作用。答:ICP-AES由等离子体光源系统、进样系统、光学系统、检测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等离子体光源系统:形成高温等离子体,将样品中待测物质蒸发、分解产生大量气态原子,气态原子进一步吸收能量而被激发成激发态,产生原子发射光谱。进样系统:一般由蠕动泵、雾化系统组成,蠕动泵将待测样品引入雾室,经雾化器雾化转化成气溶胶,一部分细粒被氩气载入等离子体,在等离子体的高温作用下,经历蒸发、干燥、分解、原子化和电离过程,所产生的原子和离子被激发,发射各种特定波长。光学系统:将激发产生的复合光按照不同波长展开而获得光谱。检测和数据处理系统:由光电转换器件将光强度转换成电信号,在积分放大后,通过输出装置给出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6、内标法原理及选择内标元素及内标线的原则是什么?说明理由。答:原理:在试样和标准样品中加入同浓度某一元素,利用分析元素和内标元素谱线强度比与待测元素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样品分析。它可抵消由于分析条件波动引起的谱线强度波动,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原则:内标元素与待测元素蒸发特性相近;内标线与分析线对应匹配,同为原子线或离子线,激发电位相似(谱线靠近);强度相差不大,无相邻谱线干扰自吸现象弱或无。7、何谓基体效应?如何消除或降低其对光谱分析的影响?答:基体效应则是指样品中各成分对分析信号测量的联合效应,它包含了除添加剂以外的所有附随物所产生的所有干扰和分析物的非浓度信号的贡献。用基体匹配消除;或者选择干扰少的谱线进行测定;选择合适背景点;采用内标法或标准加入法。8、ICP-AES常用定量分析校正方法有几种?简述其如何应用。答:常用方法有:工作曲线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法: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校准试样校准仪器,以各标准试样得到的响应与其中分析五浓度建立一定的关系曲线,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待测试样的响应值,根据标准试样的响应值与浓度关系计算待测试样的浓度。内标法:在试样和各含量不同的一系列标准试样中,分别加入固定量的待测物质以外的纯物质(内标物),同时测得加入内标的标准试样中和内标物对应的响应,以分析物和内标物的响应比对分析物浓度作曲线,最后用测得的试样与内标物的响应比在校准上获得对应于试样的浓度。标准加入法:将已知量的标准试样加入一定量的待测试样中,通过测定不同加标量的加标试样的仪器响应值后,通过未加标试样与加标试样的响应值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待测试样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