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上半年出版业工作总结报告原创佳作的持续发力,提质增效的成效初显让出版人多了几分文化自信的底气;但融合发展盈利模式不明、延伸产业链以寻求新的增长极、上下游需求变化倒逼出版等情况仍不容乐观。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2018年是书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年。2018上半年,增值税优惠等政策尘埃落定,为出版社注入强心剂;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实体书店持续扩张;出版业的知识付费模式渐成。原创佳作的持续发力,提质增效的成效初显让出版人多了几分文化自信的底气;但融合发展盈利模式不明、延伸产业链以寻求新的增长极、上下游需求变化倒逼出版等情况仍不容乐观。2018书业半年考,成绩究竟如何。虽然许多出版传媒集团早已将自身定位于集合出版、教育、文旅、影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传媒集团,但追本溯源出版主业仍是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从这个层面而言,图书出版和销售情况应是第一大考,先看看两组数据:cip统计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全国各出版单位共申报各类图书选题141527种(包括初版、再版、影印版和部分重印图书选题),比2017年同期减少9406种,同比下降6.23%,说明控制出版规模迈出了第一步;开卷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为11.37%,较2017年增幅有所回落,但动销品种增速明显,共161.23万种。同时,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头部1%的品种销售码洋占比达52%。数据表明,图书出版逐渐从盲目的规模扩张转向追求单品效益,产业趋向于健康发展,提质增效的贯彻执行为在消费升级和媒介迭代面前稍显自信不足的出版业点亮了微光。曾唱衰出版、选择离开的人已然收割了在出版圈累积的人脉和技能红利;依然坚守的人则在出版转型中熬红了眼睛,为做好书跟自己死磕。提质增效,内容、管理、技术谁最致命。第1页共7页上半年,书业的提质增效之路主要由原创、品牌、供给侧改革三轮驱动,通过打造新的内容产品和再造生产管理流程,实现自我造血。内容为王的时代,随着技术商大举入侵上游,原创成为实现出版产业链延伸的基础。得益于于政策支持和出版社自身的多年培育,原创出版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在大众出版领域,原创佳作多以品牌形式培育,比如湖南文艺出版社打造的原创之春品牌经过13年淬炼,今年推出了《艾约堡秘史》《花好月圆》和残雪作品集等多部原创佳作。除了产品打磨之外,原创品牌的营销推广也是一大重点,深圳书博会上春风文艺出版社举办了《鱼吻》分享会,《鱼吻》是该社旗下文学图书品牌布老虎系列新品之一,这个走过了25年历史的品牌在出版社的培育和坚守下依然生机焕发。在少儿出版领域,原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第一,专业少儿社除了加码原创图书之外,还通过创设原创文学奖项和原创图画书奖项,培育新人新作。比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苏少社)的曹文轩文学奖举行了首届颁奖典礼,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中文原创ya文学奖公布了初评入围名单。第二,新入局者以原创作品叩响少儿出版大门。比如,1月亮相的小博集连续发布《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等原创作品,奇想国童书、小中信、魔法象等前几年的闯入者也开始加码原创。第三,无论是新兴起的童诗板块,还是以儿童视角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接力出版社的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系列、天地出版社的《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以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社)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等),都在出版题材和内容延伸上下足了工夫。此外,许多出版机构通过别出心裁的方式与读者建立连接强化出版品牌的读者影响力。第一,通过读者开放日活动,打开家门。比如中华书局在世界阅读日举办的读者开放日活动,迄今已举办4年,今年再创读者参与度新高。第二,社庆日通过相关主题活动增加曝光度。比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浙少社)在今年35周年社庆日,携手京东推出为期一周的编辑荐书直播活动,实现图书营销与品牌推广的双重功效。再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在40周年社庆之际,策划了上海译文出版社40第2页共7页周年展览,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和实地探社。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