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学习目标1、全面了解邓家先生平经历,认识邓稼先。2、识记、积累重点词语。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1.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2.通讯的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3.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1、宰割():2、筹划():3、彷徨():4、仰慕():5、可歌可泣():6、鲜为人知():7、当之无愧():8、元勋():9、寥寥无几():10、含辛茹苦():.zǎigēchóuhuàpánghuángyǎngmù比喻压迫、侵略、剥削。承当起某种荣誉和称号。立大功的人。非常稀少,没有几个。经受艰辛困苦。敬仰思慕犹豫不决很少有人知道想办法、筹措。使人非常感动。xiănwéirénzhīkěgēkěqìyuánxūndāngzhīwúkuìliáoliáowújǐhánxīnrúkǔ11、崭露头角():12、浩瀚():13、辗转():14、氢弹():15、蓦地():16、风尘仆仆():17、聪颖():.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形容过大、繁多。核武器的一种。经过许多地方。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突然。聪明。zhǎnlùtóujiǎohàohànzhǎnzhuǎnqīngdànmòdìfēngchénpúpúcōngyǐng一生功绩邓稼先,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赴美国普都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它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课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为两弹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整体感知一、题解《“”》原子弹氢弹勋:大功元:第一个元勋邓稼先两弹二、内容细解速读课文,试着找出能够体现文章思想或表现重要事件的语句。1.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圈点勾画。2.注意开头、结尾和小标题3.不要忽视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提示一、课文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那些可贵精神?试从文中找哪些具体事例加以说明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制原子弹,他激动而喜悦的走到了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2、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干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甘心当无名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报道后走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有时,他备课备到凌晨四点多,在办公室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也就无所谓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蹦叫我等老师,咱们一块干吧!”4、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苏联专家全部撤走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