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给水排水节能设计6.1一般规定6.1.1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6.1.2二次供水系统分区应满足下列要求:1入户管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2分区内低层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应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3各分区宜分别设置加压泵,不宜采用减压阀分区。6.1.3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应根据区域供水管网条件,综合考虑小区或建筑物类别、高度、使用标准及特征等因素,按下列顺序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1增压设施和高位水箱联合供水;2叠压供水;3变频调速供水;4气压供水。6.1.4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合理配置水泵,水泵应在其高效区内运行。6.1.5当采用管网叠压、变频调速供水方式时应配置气压水罐。6.1.6给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2采用低阻力的管材和管件;3应选用性能高的阀门;4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5与宿舍配套的公共浴室宜采用单管热水供应系统和刷卡式淋浴器。6.1.7冷却塔的选型和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循环冷却水系统应采取水温控制措施。6.2生活热水系统6.2.1生活热水的热源应根据建筑类别、高度、使用标准、使用特征、能源结构及价格、节能环保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以采用以下热源形式:1工业余热、废热;2深层地热、太阳能;3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4其它热源。6.2.2当无条件采用工业余热、废热、深层地热作为热水系统热源时,生活热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12层及12层以下住宅应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2经计算年太阳能保证率不小于50%的12层以上住宅应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3有热水需求的其它居住建筑宜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热水系统。6.3太阳能热水系统6.3.1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与建筑物同时投入使用。6.3.2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全年冷水计算温度12℃~15℃,热水设计温度60℃;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f取春秋季节的50%~60%;3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日太阳辐射量16.34MJ/m2。6.3.3集热器朝向宜为正南或南偏东15°、南偏西不大于30°范围内,倾角应为39°±10°。当朝向或倾角受条件限制超出上述范围时,集热器总面积应按补偿方式确定。6.3.4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循环系统;集中—分散和分散太阳能热水系统宜设循环系统。循环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证热水供水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并采用同程布置的方式;2要求标准较高的热水系统,应保证支管中的热水循环,或采取保证支管中热水温度的措施。6.3.5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应设辅助热源,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6.3.6应有保证用水点处冷水、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稳定的措施。6.3.7生活热水输(配)水、循环回水干(立)管、水加热器、贮水箱等均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的规定。条文说明:86(1)节水龙头:加气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2)坐便器:压力流防臭、压力流冲击式6L直排便器、3L/6L两挡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及6L以下直排式节水型坐便器或感应式节水型坐便器,推荐选用带洗手水龙头的水箱坐便器;(3)节水淋浴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喷嘴等;(4)节水型电器: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2为减小给水系统的水头损失应采用海登-威廉系数Ch不大于140的管材。给水系统配水管的局部水头损失和管道与管(配)件连接有很大关系,为了减小管件的阻力系数,应采用管(配)件内径宜与管道内径一致的产品或采用分水器供水形式,并采用导流三通管件。3性能高的阀门具有以下特点:(1)开启力矩小,灵活方便,省力节能;(2)密封性能可靠,达到无泄漏;(3)耐高压、耐腐蚀、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等。6.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的第3.10.3、3.10.4条对冷却塔的布置和选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的是保证产品的热力性能,减少对冷却塔对环境以及湿热空气回流对冷却塔冷效的影响。从节能的角度看,较低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有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