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一)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二)能够概括文中的事件,并从事件中把握阿长的性格特征。(三)学习本文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一、预习检测骇惶急疮疤掳渴慕霹雳震悚诘问惧惮hàihuángchuānglǔmùpīlìsǒngjiédàn·····二、重温作者二、重温作者鲁迅(鲁迅(1881—1881——1936—1936)。原名周树人,浙)。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国伟大的文学的奠基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在迅”是他在19181918年年55月发月发表表《《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时用的笔名。《《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的代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拾》,,散文诗集散文诗集《《野草野草》》。。三、初读课文,把握作者感情:大声朗读课文,说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感情:怀念、尊敬、感激跳读课文,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跳读课文,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的变化:新的敬意完全消失敬意淡薄空前的敬意不耐烦不大佩服欲扬先抑的手法欲扬先抑——指利用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性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悟,前后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前后的感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描写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应的事件。四、跳读课文,概括事件,把握形象:1、“切切察察”的毛病2、摆成“大”字的睡相3、令人厌烦的规矩4、给我讲“长毛”的故事5、谋害了我的隐鼠6、为"我"买《山海经》概括事件:从上面所写的这些事,可以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把握人物形象:情事人不大佩服“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不耐烦令人厌烦的规矩空前的敬意讲长毛的故事敬意消失谋害我的隐鼠新的敬意为我买《山海经》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无知淳朴迷信但善良真诚热爱关心孩子心地善良她是一个虽然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无知的人,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淳朴、善良、真诚、、热爱、关心孩子的人。把握人物形象:精读课文18-26,品析语言赏析角度:1、词语的表现力2、修辞手法的运用3、描写方法的使用4、写作手法的运用……赏析方法:找一找,读一读,批一批,谈一谈运用了各种描写手法:语言(哥儿,有画的……)、动作(接过去,打开纸包)、心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等描写,把我当时又惊又喜,感激不尽的心情刻画了出来。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的文字写远房叔祖,目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我为什么求之而不得,(叔祖很疏懒;问别人吧没人真实的回答我;买吧,有钱,但没有机会,因为我只有在正月间才能去玩一趟,而此时书店都是关门的。)这样就把我对《山海经》的渴慕渲染到了极致。接着又写怎样的念念不忘,以至于引起了阿长注意,但我对阿长又不抱任何希望(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在这种情况下,当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时,仅仅一句话、一个场景就有了非常震撼人心的作用。然后又写了我对阿长的称颂(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把我对阿长的感情烘托到了高潮。这就是前有铺垫蓄势,后有烘托的写法。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从中学到了写人物的几种写法:1、褒扬一个人时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2、选材时要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3、写细一件事时可以前有铺垫蓄势,后有烘托,中间采用各种描写手法细描。五、谈收获: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呢?你怎样看待他(她)?请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写一篇随笔,来展示他(她)的形象。六、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