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开放大学最新《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正确答案已红色标注)形成性考核任务一考核内容:先秦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而当时的散文又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时代,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3.《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4.《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5.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载驰》和《无衣》是最具爱国思想的两篇。6.“风”“雅”和“颂”是从音乐方面对《诗经》的分类。7.《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28.《左传》原名《》,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成熟,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叙事之最叙事散文”。9.《孟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巧妙地论辩艺术、宏放豪迈的文风和善用比喻三方面。10.孟子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11.《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13.《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长诗。14.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广泛采用“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15.宋玉的以赋为名的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和《神女赋》等。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1.默写《诗经·秦风·蒹葭》第一章的八句。(8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2.填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长3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2分)三、简答题(三题任选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左传》的艺术特点。正确答案:秦始皇灭六国后,开始推行“燔灭文章,以愚黔首”的文化专制政策,《诗经》同其他经典一样,遭到了毁灭。西汉初年除挟书之禁,民间流传的书籍逐渐被发现。当时流传的《诗经》共有四家,其中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叫“今文诗”,在西汉被立为学官,风行一时。另外一家《毛诗》,相传创始于鲁人毛亨,毛亨作《毛诗姑训传》30卷,授给赵人毛苌,其传本经文是用先秦古文字写成,叫“古文诗”。《毛诗》在西汉时未立于学官,但盛于东汉。后来鲁、齐、韩三家诗组建亡佚,唯有《毛诗》独传于世。2.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脉络。正确答案: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第二阶段是以《孟子》和《庄子》代表,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第三阶段是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4表,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恣肆。3.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有哪些方面?正确答案:1、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的语言形式。《离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2、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3、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