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教案_____高三___年级语文学科授课时间2014年__10月__20____日课题文言文知识讲解——实词第1-4课时教师匡立军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小组教学,师生互动,讲解答疑,总结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用实词。所谓“在文中”,即指语境。实词考查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往往是确定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正确表达的习惯。重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难点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习题巩固训练,讲解归纳学情分析句式变换是小综合性质的语言运用题,须要一定的语法基础,但主要的是语感,能力层级属D级。根据要求不同,分两种形式。一是明确规定将句子改变成某种句型。二是不提供变换的句型,但提供了变换句子开头的词或短语。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不多,语言表述能力差,因此在做题时,感到困难,得分率低。技术运用PPT教学反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是指依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所谓“常见实词”是指:(1)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用实词。所谓“在文中”,即指语境。但因学生基础能力较差,在讲课时不能一味单独讲授,要师生互动,注意调动学生兴趣,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师点拨,习题巩固等多种形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备注第一课时一、导入考纲解读,PPT展示高考例题二、导入新课(一)、通假字【知识讲解】1.通用字。定义: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知”和“智”。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无其字,语言中已有某词,于是借音近或音同的他字以代之。如语言中已经有第二人称代词rǔ,却没有创造出表达的字体,于是借用“男女”的“女”字,或借用“汝水”的“汝”字。所以“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另一种情况是本有其字,可是写的人一时写了别字,而后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也就通用了。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假借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替代。分三种情况:①完全同音,如“畔”与“叛”。②声母相同,如“无”和“亡”。③韵母相同,如“嘱”和“属”。由该规律而决定了假借字与形声字的声旁关系密切:一是形声字和声旁字互相替代,如“贾”和“价(價)”;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厝”和“措(放置)”。注意:同音替代是就古音而言,由于历史的音变,有的假借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已经不相同了,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的“趣”与“促(催促)”。3.古今字。指古时某一个字表示了许多概念,后来为了把这个字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加以区别,就造出另一个或几个字。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如“莫”与“暮”。课本为了方便起见,以上三种情况,都用“通”表示。【巩固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系向牛头充炭直(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甚矣,汝之不惠(5)或师焉,或不焉(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完成高考例题归纳总结方法完成训练习题展示例题分析讲解教师点拨(7)赢粮而景从(8)风吹草低见牛羊(9)张良出,要项伯(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1)坐通座,音zuò,座位;(2)直通值,音zhí,价钱;(3)反通返,音fǎn,回归;(4)惠通慧,音huì,聪明;(5)不通否,音fǒu,不;(6)倍通背,音bèi,违背、背叛;(7)景通影,音yǐnɡ,影子;(8)见通现,音xiàn,露出;(9)要通邀,音yāo,邀请;(10)知通智,音zhì,智慧;(11)具通俱,音jù,都;(12)生通性,音xìnɡ,资质、本性。【布置作业】学生总结所学必修1——5的通假字第二讲一、检查作业教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