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记承天寺夜游 (2)VIP免费

记承天寺夜游 (2)_第1页
1/2
记承天寺夜游 (2)_第2页
2/2
记承天寺夜游邵原一中李颖颖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文中末尾“闲人”的含教学方法记忆提问强化练习实施过程一、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月夜漫步的情形,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二、文学常识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作者苏轼,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学过他的词文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三、解词1.解.衣欲.睡脱下/打算、想要2.月色入户.门.3.欣然..起行高兴地样子4.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5.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6.怀民亦未寝.休息、睡觉7.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8.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谁的澄澈9水中藻荇交横..纵横交错10.盖.竹柏影也句首发语词,原来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清闲的人/罢了四、翻译句子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脱下衣服打算睡觉,月光照入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行走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去了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院子里好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处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六、理解性背诵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和“念无与为乐”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主旨)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六、问答题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月下散步图,创设了一种冷清皎洁的意境,表达了旷达乐观的心境2.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讲布满月光的庭院比作“积水空明”,又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事实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爱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也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胸襟。4.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闲人”本意指无聊的人、无所事事的人,文中指清闲的人,拥有闲情雅致的人,这里包含着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又有被贬谪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这种自喻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5.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被贬谪的郁郁不得志和对人生的感慨,种种难言感情尽在其中。6.本文写月景的美好,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不予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7.作者的感情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不困收到什么挫折,都要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