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道之行也教案大道之行也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道之行也教案1第1页共163页1、翻译并背诵课文,驾驭相关文言词。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1、背诵课文。2、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1、布置一课时。第2页共163页2、方法:诵读、探讨。一、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志向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志向社会的画卷。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二、整体驾驭1、范读课文。2、学生仿读并考虑: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第3页共163页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志向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静和平的大同社会。三、研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驾驭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⑴大道之行也:施行⑵选贤与能:通“举”⑶讲信修睦:培育第4页共163页⑷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⑸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⑹皆有所养:供给⑺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⑼不必藏于己:私藏⑽谋闭而不兴:发生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⑿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第5页共163页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⑶全班沟通。3、细读课文,探究探讨:⑴本文论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①“天下为公”政权和社会财宝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社会的管理者都应由社会成员选举出来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担当。社会成员之间相处讲求诚信,崇尚和谐。第6页共163页②社会关爱它的全部成员。全社会亲如一家,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合适的布置,特殊对“矜、寡、孤、独、残疾”这五种身心受损的人实行有效的保证措施,对他们多一份关爱。③人人都能丰衣足食。男子要有稳定的职业,并且能安心的工作;女子婚配和时,有和乐的家庭。男耕女织自食其力,丰衣足食。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全部社会成员都珍惜劳动效果和社会财宝,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人都以在一起劳动中不出力、少出力为耻为社会不遗余力地工作,没有多得多占的念头。⑵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第7页共163页“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志向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退实际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志向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四、指导诵读1、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8页共163页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其次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论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养;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2、指名单独朗读,留意文中停顿:⑴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标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第9页共163页⑶“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⑷“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⑸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确定。3、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五、老师总结尽管这样的志向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行能成为实际,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宝,两千多年来始终成为很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志向“桃源”第10页共163页六、作业1、考虑:“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像之处?2、背诵并默写全文。大道之行也教案2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