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扶贫监督执纪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天,公文素材库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全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丽江市加快了精准扶贫的工作进度。20XX年,丽江市纪委派出督查组组针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监督,针对当前扶贫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一、当前扶贫监管中存在的问题1、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当前各部门形成合力的支持扶贫攻坚,许多强惠农扶贫资金随之流入基层。然而一些地方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组织弱化,组织能力不强;部分基层干部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个别地方干部群众的在扶贫工作中还存在懒汉心态,还有“等着送小康”“靠人来救济”的思想。在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上紧下松的情况,省、市、县一级抓得轰轰烈烈、挂图作战,乡、村、组干部却研究政策不精,还有一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未能形成精准扶贫的凝聚力,有些村干部对扶贫措施不知所云,落实起来很被动。2、基层工作透明度不高,民主意识不强有些地方未在群众中广泛公开公示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落实过程,农村群众中各种公开和公示的渠道不畅,有些只在乡镇和村委会一级公示,还有些地方以会议取代公示环节。许多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在调查了解过程中普遍反映公开透明不够。从而也引起了一些群众的误会,有些地方识别建档立卡户过程不严谨、具体工作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使一些群众在不了解的情况存在不满情绪。3、个别单位和个人执行扶贫政策不严扶贫政策的贯彻和监督管理还存在“上紧下松”的现象,由于以些扶贫基层单位和部门执行政策不严,一些地方还存在第1页共4页通过虚列项目的方式套取扶贫培训资金,用于其他职业学校培训的情况。4、基层监督流于形式乡镇纪委认为村民委员会是村级自治组织,更多地放手给村级自我管理,平常监督只是走马观花的看项目、催进度,而一些村级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工作滞后,还没有形成制度来保障监督,一些乡村干部利用职务影响在扶贫项目建设、扶贫物资发放等环节索要回扣、收受好处甚至私分扶贫资金;一些村干部把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当做谋取私利的机会,进行“雁过拔毛”式的侵占,个别地方出现了村干部以项目名义造假发票私分扶贫资金的情况。5、基层干部法纪意识不强去年以来,丽江市通过村级换届,把一些农村经济带头人选到村干部的工作岗位上,这些干部经济发展意识较强,但是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培训,工作中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强,加之对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基层管理粗放,出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漏洞,有些地方出现虚报冒领扶贫物资的情况。二、加强完善扶贫监管的对策建议1、强化公示环节,加强群众监督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网络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X8221;高压线X8221;,治理资金X8221;跑冒滴漏X8221;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X8221;张冠李戴X8221;。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建议通过初步识别后实行群众评议、多级公示,通过村民小组(自然村)、村委会、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让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X8221;两委X8221;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第2页共4页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到村民小组;如群众无异议,根据乡(镇)贫困农户指标数量确定精准扶贫户。通过充分发扬基层民主,让基层群众参与;做到程序透明,阳光操作管理,以保证贫困户认定透明、公开、公平。2、强化精准帮扶,让贫困户参与自觉参与扶贫保障项目和资金到户是精准扶贫监督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