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关于基层食药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的思考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XX县区位于XX省东北部,米仓山南坡,幅员面积12301平方公里,总人口401.1万人,下辖3县2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巴州区、恩阳区)和1个省级经开区20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是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20XX年12月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来,XX县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立足市情,积极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新机遇,将监管关口前移,在标准化打造基层食药监管站所,努力构建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一、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我局在全市范围内按照“阵地标准化、装备设施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经费保障标准化、工作程序标准化”的要求统筹推进。(一)整合资源打造标准化阵地。根据各地基层实际情况,在乡镇通过划转、置换等多种方式,设立了乡镇食药监管站所,统一设置了内设机构和标示标牌,挂牌运行,工作开展有序开展。(二)统一配置标准化装备设施。各乡镇站所的办公桌椅、电脑、电话、打(复)印机均由各县(区)食药局按照“规格一致、参数一致、配置一致、数量一致”的原则招标采购,解决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三)统筹协调建设标准化队伍。全市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站、办公室)均核定为事业编制,站长(主任)均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根据辖区大小、任务多少、路程远近配置2-3个专职人员,专职人员源自当地卫生、计生、农业部门按照“身份对口、专业相近、学历相当、政治清白、履历清楚”的原则划转。同时聘请2623名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延第1页共5页伸监管触角。(四)统一执行标准化经费预算。乡镇监管所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根据监管任务的多寡,各县(区)按在职在岗人员每人4000-12000元不等预算到单位,兼顾乡镇经费按每个乡镇5000元预算,年底根据考核结果按人均2000元标准核算工作奖励经费。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分管领导、2623名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补贴均纳入财政常规预算,乡镇协管员按每人每月100元,村(居)信息员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补贴。(五)建立标准化运行机制。全市县(区)建立起“全面覆盖、业务对应、网格管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具体执行日常监管包干责任,将XX县区划分为板块,乡镇责任区,形成XX县区定点、乡镇定片、责任到人,一一对应。案件实行县乡联查,乡镇工作人员负责在辖区内发现案源、案件受理、现场检查及报告,对应网格责任执法人员负责立案文书、调查处理。机构实行县乡共管,按照“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原则,县(区)局负责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人事调配以及目标考核,所在辖区政府负责日常管理、考勤和年度考核。能力实行县(区)乡同修,制定系统的执法人员培训活动计划,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外派学习、片区执法练兵等方式加强乡镇工作人员法律及业务技能培训。责任实行县(区)乡一体,建立健全县(区)乡责任体制,切实制定目标考核细则,严格从组织领导、安全监管、案件查办、宣传培训、应急处置、信息报告等6个方面加强督查与考核。二、标准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在推进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全部标准化建设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人员到位情况差,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全市共核定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编制441名,实际到位305人,部分乡镇仍有编无人,现有的执法人员数量与国家规定的行政执法人员配备不低少万分之三的要求相差甚远。全市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以粮油加工、乳品、果汁、肉制品、酒业为主,第2页共5页共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205家,食品流通企业326家,中等以上餐饮企业355家,各类学校食堂348所。药品生产企业主要以中成药制剂为主,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5家,药品批发经营企业39家,药品零售经营企业1827家,各类医疗机构2706家。监管工作面宽量大,监管人员的配备情况难以满足监管工作的现实需要。现有乡镇在职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不对...